• 2023年第2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封面

      2023, 29(4).

      摘要 (96) HTML (0) PDF 5.31 M (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23, 29(4).

      摘要 (79) HTML (0) PDF 370.12 K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家论坛
    •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2023, 29(4):1-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097

      摘要 (622) HTML (377) PDF 951.12 K (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鼓室腔的管道结构,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咽鼓管失去静息时关闭功能而处于持续开放状态时,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PET)。PET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其典型症状为自听增强、闻及自身呼吸音、主观性耳鸣及耳闷胀感等。PET患者症状由于与咽鼓管开放不良的功能障碍症状相似,常容易被漏诊或误诊,本文围绕PET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对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诊断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PET的核心,然而尚没有单一的咽鼓管功能检查可以在没有其他临床观察和检查的情况下准确评估咽鼓管功能。治疗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针对PET患者,可进行“阶梯式”治疗策略:即先增重、冲洗鼻腔、滴酸等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严重且患者有强烈治疗需求者,可采用如鼓膜手术、堵塞咽鼓管、缩窄咽鼓管口创伤性的手术治疗。

    • >耳科疾病专栏
    • 不同种属实验动物耳蜗毛细胞年龄相关性缺失的不同模式

      2023, 29(4):7-1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084

      摘要 (340) HTML (276) PDF 1.36 M (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展示自然衰老和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之间耳蜗毛细胞缺失的不同模式。方法 用不同龄的长尾猴、南美栗鼠、豚鼠、Sprague-Dawley 大鼠、CBA/CaJ 小鼠、C57BL/6J 小鼠、A/J小鼠、DBA/2J 小鼠和侏儒灰色突变纯合子 (dwg/dwg) 小鼠作为受试对象。所有测试动物的耳蜗基底膜都被制作成平坦的耳蜗基底膜铺片。沿着耳蜗基底膜的全长,基底膜上所有的内外毛细胞都被完整计数,毛细胞的计数结果被输入到耳蜗图软件并自动生成每组实验条件的平均耳蜗图。结果 在天然衰老的动物中,耳蜗毛细胞的缺失总是发生在老年阶段。与此不同的是,在耳聋相关基因缺陷的动物中,耳蜗毛细胞的缺失却是发生在青年阶段甚至幼年阶段。发生在天然老化动物的耳蜗毛细胞缺失总是呈均匀分布或从耳蜗的顶回向底回扩展。 但是,发生在具有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动物的耳蜗毛细胞缺失却通常表现为从耳蜗的底回向顶回扩展。结论 本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发生在天然衰老的不具备耳聋相关基因缺陷动物身上的年龄相关性耳蜗毛细胞缺失反映的是真正由衰老引起的耳蜗退化性病变,而发生在伴有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的年幼动物身上的年龄相关性耳蜗毛细胞缺失可能与耳聋相关基因的遗传缺陷有关。

    • Perrault综合征HARS2基因c.349G>A和c.908T>C突变对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023, 29(4):14-1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30

      摘要 (123) HTML (303) PDF 1.15 M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HARS2基因c.349G>A和c.908T>C两个位点的突变对细胞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期揭示HARS2新突变位点的致病机制。方法 构建含野生型、c.349G>A突变型、c.908T>C突变型HARS2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使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将质粒转染至HEK 293T细胞中,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转染野生型、突变型HARS2基因的细胞系,同时建立稳定转染空病毒载体的细胞系作为对照,对野生组、c.349G>A突变组、c.908T>C突变组和对照组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增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 重组质粒在预期位点发生了突变,重组载体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稳定表达;两突变组细胞增殖活力较野生组下降,72 h吸光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c.349G>A突变组MTCO2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和野生组均有下降(P<0.05);c.349G>A突变组和c.908T>C突变组的线粒体ATP相对细胞总ATP产率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c.349G>A突变组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突变组线粒体膜电位(MMP)较野生组下降(P<0.01)。结论 HARS2基因c.349G>A、c.908T>C突变细胞的线粒体存在一定的呼吸功能缺陷,突变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可能是HARS2基因突变致Perrault综合征的细胞学机制。

    • 助听器干预对西藏高原地区听障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3, 29(4):20-2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03

      摘要 (385) HTML (297) PDF 899.68 K (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助听器干预对久居(超过40年)西藏高原地区听障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49例(63耳)助听器佩戴者进行分析,包括听力情况、听阈、助听器后言语及助听器效果国际问卷主观感受相关分析等,并对助听器补偿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63耳中,中度听力损失34耳,重度听力损失25耳,极重度听力损失4耳。其中单耳35例,问卷平均得分(20.34±4.39)分;双耳14例,问卷平均得分(27.07±4.16)分;双耳得分高于单耳分数。助听言语分辨率与问卷主观评估呈正相关(r=0.528,P<0.01)。助听阈值显示大多数患耳未得到最佳的听力补偿,但助听器干预前后听力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补偿更为明显。助听后言语测听显示,助听后言语最大分辨率较助听前高(P<0.05)。结论 高原地区听障者对助听器的使用客观听力参数与主观评价相对一致,助听效果较为显著而且双耳验配较单耳验配更具优势,总体助听效果持肯定态度。

    • 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时机选择

      2023, 29(4):26-3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91

      摘要 (365) HTML (362) PDF 932.64 K (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鼓室注射甲强龙作为联合或补救给药治疗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的恰当时机。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1年10月在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平坦下降型单侧突聋患者,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最终选取14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仅全身用药,治疗组(83例)在全身用药基础上联合了鼓室注射甲强龙20 mg,隔日1次,连用5次。治疗组患者记录从发病初始日到首次鼓室注射给药日的时间间隔,并以10 d为分界点,将治疗组分为“≤10 d组”和“>10 d组”。记录各组患者在发病初始期(3 d内)、自发病起1个月时,自发病起6个月时的平均听阈值,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听力改善程度。结果 在发病初始期,各组患者平均听阈的总体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病起1个月时,治疗组中“≤10 d组”患者听力改善均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中“>10 d组”与対照组及治疗组中“≤10 d组”与“>10 d组”相比,听力改善均值(d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病起6个月时,“≤10 d组”听力改善均值显著大于“>10 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相比单纯全身用药, 联合鼓室注射激素治疗平坦下降型突聋在听力改善程度上有显著优势,早期开始(发病起10 d内)联合治疗是有必要的,能够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 扩展高频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23, 29(4):31-3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098

      摘要 (436) HTML (202) PDF 829.52 K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扩展高频畸变产物耳声发射(EHF DPOAE)的特点,探讨在常规纯音检测结果正常情况下,EHF DPOAE发现早期隐匿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常规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68例(104耳)为实验组,对照组为纯音听阈正常无耳鸣症状的志愿者40例(40耳)。两组均用Neuro-Audio耳声发射仪进行常规频率(1~6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 、EHF DPOAE(8~12 kHz)测试。结果 对照组常规频率DPOAE的平均检出率为97.2%,EHF DPOAE的检出率为88.7%;实验组常规频率DPOAE的检出率为72.2%,EHF DPOAE的检出率为51.2%。实验组EHF DPOAE引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EHF DPOAE引出率(P<0.001);实验组EHF DPOAE中振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EHF DPOAE的振幅值(P<0.001);实验组EHF DPOAE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EHF DPOAE的平均信噪比值(P<0.001)。结论 在常规纯音听力检测正常的特发性耳鸣患者中,EHF DPOAE的引出率明显低于常规频率DPOAE的引出率,且EHF DPOAE的每个频率振幅值有明显下降,提示EHF DPOAE相对于常规频率DPOAE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隐匿性听力损失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早期反映其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状态。

    • 儿童复发性眩晕患者连续睡眠脉搏氧监测分析

      2023, 29(4):35-3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44

      摘要 (331) HTML (328) PDF 841.13 K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儿童复发性眩晕(RVC)患者进行连续睡眠脉搏氧监测,观察其睡眠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探讨连续睡眠脉搏氧监测在诊断RV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RVC诊断标准,选取RVC患儿 50例作为RVC组,非RVC 20例作为对照组。RVC组根据2周内眩晕是否反复发作分为眩晕发作组(29例)和眩晕不发作组(21例);根据眩晕问卷调查评分将RVC组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所有入组患儿均行连续睡眠脉搏氧监测,分析RVC患儿及对照组之间连续睡眠脉搏氧特征性差异。结果 ①RVC组中睡眠脉搏氧异常率为46.0%(23/50),正常对照组睡眠脉搏氧异常率为5.0%(1/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眩晕发作组脉搏氧异常率65.5% (19/29),眩晕不发作组脉搏氧异常率19.0%(4/21),眩晕发作组脉搏氧异常率高于眩晕不发作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眩晕发作组、眩晕不发作组及对照组的平均SpO2和最低SpO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RVC与对照组的平均SpO2和最低SpO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连续睡眠脉搏氧与RVC、尤其是眩晕发作期的RV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临床上,睡眠脉搏氧监测为无创,操作简单、易行,可作为诊断RVC的辅助检查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180°翻滚法与Barbecue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比较

      2023, 29(4):40-4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76

      摘要 (399) HTML (330) PDF 901.69 K (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180°翻滚法和Barbecue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将确诊的268例HSC-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Barbecue法(130例)和180°翻滚法(138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第1、2、3次治愈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进行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后旋转试验眼震慢相速度不对称比判断半规管轻瘫(canal paresis,CP)值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HSC-BPPV患者,180°翻滚法与Barbecue法治愈率、治愈后DHI评分、治愈后旋转试验CP值正常例数比较均相当;180°翻滚法在临床中操作更为简单,更节约时间,值得推广。

    • 耳部恶性肿瘤12例临床分析

      2023, 29(4):45-4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44

      摘要 (258) HTML (249) PDF 886.78 K (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耳部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例耳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状细胞癌6例,腺样囊性癌6例;10例为初诊患者,根据改良匹兹堡分期标准,10例初诊患者中T1者1例,T3者3例,T4者6例,2例复发患者无法分期;4例手术切除,8例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手术方式包括颞骨外侧切除术1例,颞骨次全切除术10例,颞下窝B型入路1例。利用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和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随访8~53个月,3年生存率73%;单因素分析提示切缘阳性(P=0.033)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 耳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且病程隐匿,手术切除结合术后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小切口及“T”形肌骨膜瓣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的应用

      2023, 29(4):50-5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557

      摘要 (386) HTML (174) PDF 918.82 K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及“T”形肌骨膜瓣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57耳)就治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采用耳后皮肤小切口并制作“T”形肌骨膜瓣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记录切口长度、操作时间及术后愈合情况。结果 平均切口长度为(3.5±0.5)cm;平均操作时间为(95±10)min。术后1耳出现切口感染植入体排除,其余患者愈合良好,未出现皮瓣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T”形肌骨膜瓣应用于电子耳蜗植入手术,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且具有较好的手术视野及较低的皮瓣并发症。

    • 影像学检查在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2023, 29(4):54-5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32

      摘要 (440) HTML (210) PDF 825.32 K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7月楚雄州人民医院8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均接受CT、核磁共振DWI检查。比较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的检出情况。分析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CT及核磁共振DWI表现。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核磁共振DWI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胆脂瘤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CT、核磁共振DWI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 CT检查灵敏度为51.7%、特异度为83.1%、准确度为72.7%,CT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0.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一致性低。核磁共振DWI检查灵敏度62.1%、特异度89.8%、准确度为80.7%,核磁共振DWI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0.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中等。结论 核磁共振DWI对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CT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定位,二者是互补技术,二者的结合应用有助于对胆脂瘤和听骨链状态的术前评估,对术式及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双侧中耳癌1例

      2023, 29(4):58-5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58

      摘要 (132) HTML (159) PDF 1.03 M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感音神经性耳聋中的应用进展

      2023, 29(4):60-6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34

      摘要 (53) HTML (312) PDF 843.49 K (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是最常见的听力损失形式,以往主要围绕耳毒性、噪音、老化、自身免疫障碍等原因进而探讨活性氧引起氧化应激损伤或基因变异引起系列分子生物学改变,导致感音神经细胞凋亡,以致听力障碍或丧失。但SNHL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进一步揭示感音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及调控途径提供了新方法、新理论。本文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感音神经细胞凋亡途径、机制或治疗靶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SNHL的防治提供参考。

    • 突发性耳聋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3, 29(4):65-6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89

      摘要 (136) HTML (211) PDF 832.12 K (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突发性耳聋是指在72 h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两个频率上听力损失大于20 dB,是常见的耳科急症。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仍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数据。这种疾病的死亡率很低,但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终生残疾。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并掌握影响突发性耳聋发展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对恢复患者听力及评估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患者比例不断增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突发性耳聋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论著
    • 太原市138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

      2023, 29(4):70-7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11

      摘要 (68) HTML (175) PDF 955.90 K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AR的合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1 382例疑似AR且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943例(68.23%)患者sIgE呈阳性反应,其中艾蒿(48.26%)、豚草(21.56%)、室内尘螨组合(19.10%)为主要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34.88%)显著高于食入性变应原(3.40%);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变应原呈降低趋势,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年最高(80.00%);不同月份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月最高(79.89%);不同季节间艾蒿、豚草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夏秋季高发;患者变应原阳性个数组合从1种到12种均有分布,其中2种组合最高(15.63%)。结论 太原地区的主要变应原是艾蒿、豚草、室内尘螨组合。绝大数患者为多重致敏,年龄、病程、季节也是影响变应原阳性率的因素。

    •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腺样体大小对儿童上气道气流的影响

      2023, 29(4):75-8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56

      摘要 (78) HTML (182) PDF 1.34 M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同一气道中腺样体大小依次递减的8种上气道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腺样体大小对上气道流场特性的影响,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腺样体在小儿鼾症中的发病机制及规范腺样体手术适应证。方法 基于上气道CT扫描图,通过三维重建软件Amira构造相同气道中腺样体大小依次递减的8种上气道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各上气道吸气气流;从气流流速、流动方式、气流压强和通气量等方面分析腺样体大小对上气道流场特性的影响。结果 当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55%以内时,平静吸气气流流速和压强变化趋势与正常气道基本一致,气流流线规则,通气量为77.812~74.854 mL/s。当阻塞度达64%以上时,鼻咽部的气流流速和压降急剧增加,流线紊乱,平静吸气时上气道通气量显著减少。结论 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达2/3以上时,可严重影响儿童正常吸气。腺样体越大,患儿夜眠憋气、打鼾、呼吸暂停等症状越明显。腺样体肥大是造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重要因素。

    • 15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2023, 29(4):81-8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74

      摘要 (175) HTML (172) PDF 673.72 K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 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2012— 2021年就诊的15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例 PTL 患者中,男 9 例,女 6 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58岁。起病时间0.06~36个月,平均 10个月。15例患者中14例因颈部肿物就诊。常规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1例滤泡淋巴瘤。15例患者中除3例失访外,随访患者中无复发,无患者死亡。结论 PTL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的颈部肿物,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目前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 >临床报道
    • 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15例临床分析

      2023, 29(4):86-9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546

      摘要 (146) HTML (281) PDF 1007.60 K (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报告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15例,探讨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总结鼻窦骨瘤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6月—2022年4月行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鼻内镜检查、鼻阻力检查及眼科相关检查。手术均于全身麻醉鼻内镜下完成,根据CT确定筛窦骨瘤的位置和范围后确定具体的手术方式,完整切除筛窦骨瘤,术后门诊定期复诊,复查鼻窦CT、鼻内镜。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筛窦骨瘤,鼻窦CT显示筛窦骨瘤均彻底切除,随访5~48个月,患者术后鼻塞、面部胀痛、头痛、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较术前减轻或消失,未发生明显眶内、颅内并发症,未见骨瘤复发。结论 术前鼻窦CT可确定骨瘤位置及范围,为鼻内镜手术提供良好保障,鼻内镜下筛窦骨瘤切除有效、安全、微创,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病案报道
    •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1例

      2023, 29(4):91-9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57

      摘要 (81) HTML (237) PDF 989.58 K (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原发性会厌尤文肉瘤1例

      2023, 29(4):94-95,10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14

      摘要 (212) HTML (176) PDF 1.12 M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ATM相关信号通路在鼻咽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3, 29(4):96-10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96

      摘要 (299) HTML (176) PDF 854.56 K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咽癌是一种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放疗抵抗则容易使肿瘤复发或转移并最终导致放疗失败。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基因主要在DNA双键断裂时被激活,可参与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等过程。研究表明,ATM在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治疗干预的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在鼻咽癌的放疗抵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通过抑制ATM活性来降低放疗抵抗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ATM相关信号通路在鼻咽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 鼻咽癌放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康复评定及治疗进展

      2023, 29(4):102-10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33

      摘要 (530) HTML (192) PDF 906.07 K (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咽癌大部分发生在我国华南地区,其中广东和广西地区最常见。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鼻咽癌放疗后晚期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吞咽障碍、张口困难、构音障碍、颈部活动障碍、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可以控制并发症的发展或加重并预防新的并发症的出现。鼻咽癌放疗后不同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不同,需要进行康复评定,有针对性地选择不一样的康复治疗方法。本文就鼻咽癌放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康复评定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康复治疗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激素抵抗中的研究进展

      2023, 29(4):108-11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39

      摘要 (72) HTML (323) PDF 845.15 K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广泛应用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与核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并穿过核孔,在细胞核内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生理学作用。但部分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疗效很差甚至无效,即出现激素抵抗(CR)现象。CR影响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导致炎症状态持续,因此了解CR的发生机制对于指导该类疾病的治疗而言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存在的CR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近年来相关研究提示,CR的发生与GR的改变(如表达量、亲和力、基因多态性等)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简要回顾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理,并对与受体相关的CR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ugust 30,2023
2023年第29卷第4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