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2022, 28(5).

      摘要 (53) HTML (0) PDF 6.89 M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2022, 28(5).

      摘要 (34) HTML (0) PDF 375.14 K (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家论坛
    • 浅谈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诊疗中的困惑

      2022, 28(5):1-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54

      摘要 (303) HTML (375) PDF 946.51 K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诊疗中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不同科室、各级医生对该病的认知和诊治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偏差。本文针对不同版本国内指南的异同、结合患者的诉求、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现的部分问题及存在的一些疑问进行评述和总结,以期更多的同道能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为最终实现该病的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治疗而努力。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专栏
    • 舌骨位置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及腭咽成形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2022, 28(5):6-1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152

      摘要 (563) HTML (312) PDF 963.80 K (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舌骨位置与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指标以及腭咽成形手术疗效相关性,探讨舌骨位置对OSAHS患者疾病程度及腭咽成形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0月47例不同程度OSAHS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患者术前上气道CT影像及术前、术后3个月PSG数据资料,回顾性分析颏下点至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MH-v)、下颌骨颏棘至舌骨水平距离(MH-h)以及Friedman舌位(FT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AvSp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累积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CT90)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FTP、MH-v与H-UPPP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MH-v与AHI、LSpO2和AvSpO2均呈中等程度相关(r=0.540, P=0.000;r=-0.523, P=0.000;r=-0.514, P=0.000),MH-v与CT90呈弱相关(r=0.495,P=0.000);MH-h与上述PSG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FTP与AHI、LSpO2、AvSpO2及CT90均呈弱相关(ρ=0.329, P=0.024;ρ=-0.309, P=0.034;ρ=-0.370, P=0.01;ρ=0.325, P=0.026)。在H-UPPP手术有效组与无效组的MH-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8,P=0.656),MH-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08, P=0.000),而两组之间F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0,P=0.215),MH-v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在预测H-UPPP手术有效性方面具有中等诊断价值。结论作为影响OSAHS患者病情的解剖学因素,CT影像中的舌骨位置MH-v相比FTP与PSG诸多指标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对预测H-UPPP手术有效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 舌根中线部分切除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2, 28(5):11-1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23

      摘要 (74) HTML (340) PDF 924.56 K (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5月诊治的20例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3岁。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排除手术及全麻禁忌,均行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6~24个月复查睡眠监测。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13例(65%)患者有效,7例(35%)患者无效,但此7例无效患者手术前后ES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Ⅲ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舌根中线部分切除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耳鸣的相关性研究

      2022, 28(5):15-1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13

      摘要 (712) HTML (329) PDF 842.37 K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耳鸣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OSAHS患者71例,根据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组,比较各组间耳鸣的发生率及各组间年龄、体质指数(BMI)、血氧饱和度、血压、平均听阈(PTA)的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AHI、BMI、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耳鸣发生的相关性。结果71例OSAHS患者中,轻度14例,中度16例,重度41例;轻度缺氧41例,中度缺氧18例,重度缺氧12例。无耳鸣者42例,有耳鸣者29例。29例伴有耳鸣患者中,听力损失:轻度9例,中度3例,重度17例,听阈值以4~8 kHz为主。轻、中、重度OSAHS组耳鸣发生率分别为:44.4%(6/14)、58.3%(9/16)、34.1%(14/41)。结论OSAHS患者更易损伤高频听力,OSAHS患者耳鸣的发生率与其严重程度无关。OSAHS患者耳鸣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2, 28(5):19-2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74

      摘要 (620) HTML (276) PDF 972.91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60例重度OSAHS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18例)和认知正常组(42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Hcy和BDNF水平。结果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和对照组比较,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抽象及延迟回忆存在差异(P < 0.01),而命名、语言能力及定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认知障碍组血清Hcy水平(34.12±2.85)较认知正常组(30.88±2.10)增高,而血清BDNF水平(9.00±1.67)较认知正常组(11.64±1.73)降低。认知障碍组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认知正常组存在差异(P < 0.01)。认知障碍组血清Hcy与MoCA总分(r=-0.880, P=0.000)、LSaO2(r=-0.595, P=0.009)及BDNF(r=-0.818, P=0.000)呈负相关,与AHI(r=0.681, P=0.002)呈正相关;血清BDNF与MoCA总分(r=0.751, P=0.000)及LSaO2(r=0.521, P=0.026)呈正相关,与AHI(r=-0.553, P=0.017)呈负相关。血清Hcy和BDNF水平预测认知功能障碍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927。结论OSAHS患者血清Hcy和BDNF水平的改变与认知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 >论著
    • 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在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的应用

      2022, 28(5):24-2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97

      摘要 (237) HTML (274) PDF 1.10 M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在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脑脊液鼻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123月龄,中位年龄57.5月龄。患儿常规进行鼻窦薄层CT及MRI检查,并进行了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浴缸塞技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点、症状、体征、颅底漏口位置及面积、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6例患儿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7例,先天性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性脑脊液鼻漏2例,合并基底型脑膜脑膨出14例。颅底漏口分别为左侧筛板6例,右侧筛板4例,左侧筛顶2例,右侧筛顶1例,左侧额窦后壁2例,右侧蝶窦顶壁1例。漏口最大直径1~4 mm 4例,5~10 mm 7例,11~20 mm 5例。其中15例手术获得一次性成功,仅1例额窦后壁外伤性脑脊液漏内镜手术修补失败,改由神经外科行开颅修补术。术后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均未复发或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法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 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儿童常见变应原的分布

      2022, 28(5):29-3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03

      摘要 (600) HTML (275) PDF 896.03 K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AR)儿童常见变应原的分布,为该区AR儿童的诊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6月就诊并具有典型AR症状及体征的566例AR患儿纳入研究,将患者的血清变应原分布,就诊时间,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等进行分析。结果425例(75.1%)AR患儿至少一种变应原阳性,吸入性变应原主要致敏因素。9月和4月为AR发病最高的月份。艾蒿、屋尘螨、粉尘螨、柳树、屋尘等为是最常见的5种吸入性变应原。牛奶、小麦面粉、鸡蛋、花生、牛肉等为主要的5种食入性变应原。艾蒿、柳树、豚、牛奶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中部分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差异,屋尘阳性率在男性中明显高于女性,而在女性中羊肉的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新疆地区AR患儿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居多,不同季节变应原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中变应原存在部分差异。

    •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组织分型中的意义

      2022, 28(5):34-3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20

      摘要 (579) HTML (281) PDF 979.23 K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组织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4例CRSwNP患者以及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RSwNP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切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将CRSwNP分为非嗜酸性CRSwNP组(non-eCRSwNP,n=33)和嗜酸性CRSwNP组(eCRSwNP,n=41)。术前收集入组患者的外周血检测SCCA在血清中的浓度,观察其与临床指标的联系及其在不同组织分型患者中浓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SwNP组患者血清SCC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与non-eCRSwNP组相比,eCRSwNP组患者血清SCC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CRSwNP患者血清SCCA浓度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r=0.404,P=0.000 4)、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r=0.283,P=0.015)均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提示血清SCCA水平与CRSwNP组织亚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能较好地将两者进行区分[曲线下面积(AUC)=0.844,P=0.000]。结论CRSwNP患者血清SCCA表达上调且与组织嗜酸性炎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术前鉴别CRSwNP亚型。

    • 扩散加权成像和临床分期在鼻咽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2, 28(5):39-4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79

      摘要 (641) HTML (290) PDF 955.57 K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和鼻咽癌2017分期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评估原发肿瘤ADC值与鼻咽癌分期的相关性。治疗后进行随访,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5~90个月),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为疾病进展组(29例)和非进展组(61例),探讨影响鼻咽癌预后的因素。结果Ⅰ、Ⅱ期患者原发肿瘤ADC值显著高于Ⅲ期和Ⅳa期患者(P<0.05)。T1、T2期患者原发肿瘤ADC值显著高于T4期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Ⅳa期较Ⅰ~Ⅲ期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更大(OR=3.497,P=0.001)。结论鼻咽癌原发肿瘤ADC值与我国鼻咽癌2017分期相关。临床分期是鼻咽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 可吸收胶原膜在累及前联合的声门型喉癌手术中的应用

      2022, 28(5):45-4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08

      摘要 (738) HTML (354) PDF 1.10 M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胶原膜一期置入在累及前联合的声门型喉癌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累及前联合的声门型喉癌患者19例,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肿瘤切除术,同期放置修剪合适大小可吸收胶原膜并经环甲膜固定,1~2周后根据胶原膜贴敷情况去除喉外固定缝线。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随访内容包括:声带创面恢复情况;前联合形态;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最长发音时间(MPT)及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SI)。结果① 术后随访时,除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肿瘤残余复发,3例患者声带前三分之一粘连,其余15例患者均未出现呼吸困难且声带前联合获得良好三角形形态, 对比既往5例未放置可吸收胶原膜同分期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声门形态;②术后疼痛评分中17例(89.5%)轻度疼痛,2例(10.5%)中度疼痛,均无重度疼痛;③术后半年黏膜功能稳定后行嗓音功能评估,VHI手术前后(60.63±12.93 vs 19.37±5.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客观声学参数MPT手术前后(10.07±1.47 vs 14.40±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DSI手术前后(-1.52±4.20 vs 0.97±2.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一期置入可吸收胶原膜可预防累及前联合声门型喉癌切除术后双侧声带粘连,且患者术后疼痛感轻微,可促进患者术后喉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反应发生。

    • MMP-2和MMP-9及胃蛋白酶对喉鳞状细胞癌侵袭作用的机制研究

      2022, 28(5):50-5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37

      摘要 (676) HTML (267) PDF 888.37 K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胃蛋白酶(Pepsin)对喉鳞状细胞癌局部侵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3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新鲜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MMP-2、MMP-9及Pepsin mRNA在上述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喉癌组织中MMP-2、MMP-9及Pepsin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MMP-2、MMP-9 mRNA在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P<0.05);Pepsin mRNA在60岁及以上喉癌组中表达高于60岁以下组(P<0.05)。结论MMP-2、MMP-9和Pepsin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局部侵袭过程中发挥协同促进作用,预防和治疗咽喉反流是防止喉癌局部侵袭的重要环节。

    • 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的头颈鳞状细胞癌特异性基因生物信息学研究

      2022, 28(5):56-6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10

      摘要 (213) HTML (227) PDF 1.37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的头颈鳞状细胞癌(鳞癌)特异表达基因及关键信号通路,为HPV相关头颈鳞癌筛选有价值的基因标记物,并为进一步的肿瘤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GEO高通量基因芯片数据库中筛选出头颈鳞癌具有HPV感染信息的芯片,从中筛出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筛出头颈鳞癌的特征基因簇和通路,以及关键基因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视化分析。通过Cbioportal信息门户以及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验证这些特异基因在HPV(+)与HPV(-)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特异基因与头颈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从数据集GSE52088与GSE39366中筛选出42个共同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个,下调基因17个,经Cytoscape两轮筛选确定白介素-6(IL-6)、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CXC趋化因子配体基序1(CXCL1) 4个特异基因。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差异基因参与细胞周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途径等信号通路(P < 0.01)。经TCGA数据库以及Cbioportal检验证实特异基因在HPV(+)与HPV(-)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差异,且IL-6、CD44表达水平与头颈鳞癌生存预后呈负相关(P < 0.01)。结论HPV(+)头颈鳞癌具有特异性基因表达,并可能参与关键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IL-6、CD44、MMP1、CXCL1 4个特异基因可能参与HPV(+)头颈鳞癌发展及侵袭过程,其中MMP1、CXCL1有望作为诊断及预后的标志物,IL-6、CD44与头颈鳞癌预后存在相关性,有望成为治疗HPV(+)头颈鳞癌的潜在靶点。

    • 气管支气管异物15年病例回顾

      2022, 28(5):63-6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36

      摘要 (776) HTML (223) PDF 1.08 M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15年来不同科室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与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2005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科、呼吸内科及其他科室诊断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例资料。本研究每5年作为1个阶段,将所收集病例分为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19年3个阶段,总结比较不同阶段、不同科室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的诊断治疗特点。结果① 本研究共收集了69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其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549例(78.5%),儿科70例(10%),呼吸内科65例(9.3%),其他科15例(2.1%)。在第1个5年阶段中,患者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为主(90.1%);至2019年,儿科和呼吸内科收治患者比例增至56.1%,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比例由2012年的6.3%增至2019年的61%;②影像检查方式包括胸部X线253例(36.2%),胸部CT 404例(57.8%);胸部X线检出率为71.1%,胸部CT检出率为91.3%;③各科室15年总的平均住院日比较,其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68 d、儿科6.89 d、呼吸内科及其他科11.00 d;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4%(24/699),其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1.8%(10/549)、儿科8.6%(6/70)、呼吸内科10.8%(7/65)、其他科为6.7%(1/15);硬质支气管镜为2.0%(12/591)、纤维支气管镜为11.1%(12/108)。结论① 气管异物影像检查以胸部X片、CT为主,检出阳性率较高;②气管支气管异物主要收治科室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科、呼吸内科近年来收治病例数增加。气管异物取出方式逐渐由硬性支气管镜转向纤维支气管软镜;③随着诊治经验增加,病种平均住院日有缩短趋势;④并发症发生率或与不同科室及手术操作经验有关。

    • 颈静脉球瘤10例诊疗分析

      2022, 28(5):69-7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37

      摘要 (369) HTML (219) PDF 1.44 M (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颈静脉球瘤临床特点,总结手术疗效,提高该病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术后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及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耳发病,其中男2例,女8例。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6例,听力下降8例,耳痛及眩晕3例,耳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4例,因体检发现耳道肿物就诊1例。6例因肿物突入外耳道,鼓膜不能窥及,4例可透过鼓膜看见鼓室内红色搏动,鼓膜稍向外膨隆。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4例,混合性聋5例,感音神经性聋1例。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及MRI检查,鼓室球瘤可见鼓室、外耳道内充填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颈静脉球体瘤可见颈静脉孔区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呈“蚕蚀样”骨质破坏,肿物突向鼓室及外耳道,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3例颈静脉球体瘤行DSA检查可见颈静脉孔区浓密肿瘤染色,2例由咽升动脉供血,1例由咽升动脉和枕动脉供血。6例鼓室球瘤患者均行耳道乳突径路鼓室球瘤切除术,3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颞下窝A型径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1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0个月至5.5年,均无复发,未出现影响生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颈静脉球瘤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最为多见,结合仔细的专科查体和完善的影响学检查不难诊断。鼓室球瘤患者通过中耳显微手术能达到良好疗效,颈静脉球体瘤患者因解剖位置特殊,对术者及围手术期的规范化处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诊疗团队具有侧颅底外科手术的知识及经验,否则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 41例颈深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2022, 28(5):75-7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99

      摘要 (729) HTML (316) PDF 901.89 K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颈深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提高疾病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41例颈深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41例患者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8~85岁,平均年龄50岁。16例(39.0%)患者有明确的发病原因,最常见的发病诱因是先天性鳃裂囊肿和牙源性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颈部疼痛、咽痛和发热;10例(24.4%)为单一间隙感染,31例患者为多间隙感染;最常累及的间隙是咽旁隙。结果33例患者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其中4例患者同时行气管切开术;3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行颈部脓肿穿刺引流术;5例患者予以保守治疗。24例患者脓液培养为阳性,其中4例患者为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最常见的是链球菌属,病程中根据脓液培养鉴定+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均可缓解。41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均得到满意疗效,随访感染无复发。结论颈深部间隙感染仍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危急重症,若及时正确处理, 预后良好, 否则可致严重并发症, 危及生命。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仍是重要的治疗方法。

    • >临床报道
    • 乳突部骨化纤维瘤诊治体会

      2022, 28(5):80-8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66

      摘要 (706) HTML (298) PDF 1.13 M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罕见案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探讨乳突部骨化纤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分析2020年8月24日就诊的1例乳突部骨化纤维瘤的女性患者,完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后,在全麻下行乳突部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骨化性纤维瘤。患者术后恢复可,无呕吐、眩晕及面瘫。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未再诉头痛及耳鸣等不适,无复发。结论发生在乳突部的骨化纤维瘤临床上十分罕见,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易被漏诊。目前认为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分析是确诊及分类的主要依据,手术切除是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的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具体的治疗方式应根据肿块的大小、侵袭程度、周围结构受累情况、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预后、耐受程度来灵活选择。

    • 鼻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2, 28(5):84-8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58

      摘要 (666) HTML (240) PDF 867.20 K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nNO)动态变化对儿童慢性鼻窦炎(CRS)的疗效评估及潜在病因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18—2020年深圳市儿童医院933例FnNO的检测结果,纳入其中随访FnNO变化的20例CRS住院患儿,根据过敏疾病史分为CRS伴过敏组(10例)和CRS不伴过敏组(10例)。应用Sunvou FnNO测定系统,采用鼻被动呼气+静音技术检测FnNO水平。结果① 20例患儿病程均>3个月,20例伴有慢性咳嗽,16例伴有鼻塞,10例伴有过敏史;②随访36个月,20例患儿治疗前后的FnNO值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0±164)ppb vs(337±280)ppb,P<0.05; ③CRS伴过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nNO明显升高,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6±116)ppb vs(519±280)ppb,P<0.01;而CRS不伴过敏组治疗前后的Fn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206)ppb vs(156±120)ppb,P>0.05; ④10例CRS不伴过敏组患者中,4例FnNO水平持续降低,其中3例患儿确诊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多次复查FnNO均<77 ppb;1例确诊囊性纤维化(CF)。结论儿童CRS存在FnNO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变态反应及鼻腔阻塞相关,而规律治疗后随访FnNO水平可逐渐趋于正常,少部分FnNO水平持续降低的患儿需警惕是否合并PCD、CF等基础疾病。

    • 儿童变应性鼻炎对认知功能及情绪的影响

      2022, 28(5):88-9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77

      摘要 (766) HTML (230) PDF 846.39 K (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AR)对认知功能及情绪的影响,并探索影响认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0年8月被诊断为AR的患儿223例,并招募220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受试人群均接受神经心理测试: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CA)、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木块图、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结果AR患儿MoCA、言语流畅性、数字广度、木块图得分均较低(P < 0.05);SASC、DSRSC得分均较高(P < 0.05)。AR组的MoCA得分与SASC、DSRSC及AR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46、-0.432、-0.479,P < 0.01)。结论AR患儿的整体认知及言语、记忆、执行功能均受损,并合并焦虑抑郁,较高水平的焦虑、抑郁及中重度鼻炎是影响认知的危险因素。

    • 晚期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12例临床分析

      2022, 28(5):92-9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78

      摘要 (425) HTML (317) PDF 1.03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原发于鼻腔鼻窦的晚期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特征,探讨切缘病检结果以及复发或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晚期鼻腔鼻窦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其中T3和T4期病变患者各6例,均无局部淋巴结及全身转移。首次治疗均以手术为主,9例联合术后放疗,4例联合化疗,复发及转移的治疗方式各异,仍以再手术为主。结果在20次首发及复发病灶的手术中,切缘阳性率高(75%,15/20),切缘阳性者生存时间最长达32年;随访期间局部复发7例(2例合并远处转移),单纯远处转移1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患者最长生存达32年。结论晚期鼻腔鼻窦ACC手术切缘阳性率高,局部复发率高,但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后仍能带瘤生存较长时间,在行根治性手术以及复发或转移治疗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

    • >病案报道
    • 颅中窝入路切除内听道听神经瘤1例

      2022, 28(5):97-9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12

      摘要 (284) HTML (228) PDF 1.25 M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罕见耳廓罗道病合并可疑IgG4相关疾病1例

      2022, 28(5):100-10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63

      摘要 (59) HTML (236) PDF 1.08 M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小耳畸形的病因研究进展

      2022, 28(5):102-10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56

      摘要 (253) HTML (233) PDF 852.24 K (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综合征小耳畸形主要表现为外中耳畸形,通常不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大多数病例为散发。有学者认为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是我国第二大颅面部先天性畸形。可能是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中临床表现较轻微的一种类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常常为第一、二鳃弓发育不全所致。尽管有大量文献报道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有家族聚集性并有部分基因的变异,但是也并不能解释大部分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的表型,目前,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的发病机制仍然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有文献报道维甲酸、沙利度胺、霉酚酸酯及免疫抑制药物可导致非综合征小耳畸形,其机制可能与神经嵴细胞迁移紊乱和局部血管破裂有关。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解释非综合征型小耳畸形发病机制的神经嵴细胞假说和血管破裂假说。

    • 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2, 28(5):107-11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506

      摘要 (189) HTML (232) PDF 875.76 K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由多种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鼻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Toll样受体(TLRs)作为一种重要模式识别受体(PRRs),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机体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A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TLRs作为治疗靶点在AR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TLRs激动剂可作为免疫制剂或免疫佐剂,在AR的免疫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TLRs激动剂在临床上的可能价值,本文总结了TLRs激动剂在AR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3D打印技术在鼻-颅底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 28(5):113-11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60

      摘要 (722) HTML (245) PDF 863.52 K (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3D打印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虽然在鼻-颅底外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鲜有报道,但凭借其快速成型、立体化三维实物重现等优势,在鼻-颅底外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临床应用主要涉及鼻-颅底缺损修复、术前规划及术前手术模拟、解剖教学及培训、患者教育等方面。本文围绕3D打印技术在鼻-颅底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一概述,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2022年第28卷第5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