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2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封面

      2022, 28(1):0-0.

      摘要 (126) HTML (0) PDF 5.95 M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22, 28(1):0-0.

      摘要 (128) HTML (0) PDF 379.84 K (1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家共识
    • 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

      2022, 28(1):1-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60001

      摘要 (708) HTML (505) PDF 1017.05 K (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情世界大流行的严峻局面,全社会接种疫苗构建完整的免疫屏障已经成为抗击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截至2021年11月初,我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3亿剂次。近来全国多地已经陆续开始为3~11岁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病变,需要鼻喷或口服抗过敏药(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进行对症治疗,和/或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建立免疫耐受。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AR儿童的接种工作,东方过敏联盟牵头组织了国内知名的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科和儿科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临床经验制订了本共识,旨在指导儿童AR患者,特别是接受AIT的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种,构建群体免疫的屏障。

    •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

      2022, 28(1):7-1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01001

      摘要 (2439) HTML (2896) PDF 1.16 M (5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规避及疗效评价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AR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手术治疗历史、相关解剖与生理病理学原理等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AR手术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手术方式与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与注意事项等,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进一步拓展AR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相应的治疗疗效。

    • >变应性鼻炎专栏
    • 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观察

      2022, 28(1):18-2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52

      摘要 (344) HTML (495) PDF 951.03 K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0例经规范的药物和(或)免疫治疗1年以上疗效欠佳的中重度常年性AR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双侧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选取同一时期上述疗效欠佳的30例AR患者作为对照组,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根据中重度常年性AR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对主要症状进行治疗前后VAS评分,通过积分法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1年进行随访评价,对照组有效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20.00%;观察组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塞、鼻漏、喷嚏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活动性鼻出血、干眼及腭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AR短期内疗效确切,能够完全切断鼻后神经的3个主要分支及细小分支,有效避免损伤翼腭窝内容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渝西南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

      2022, 28(1):22-2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25

      摘要 (729) HTML (494) PDF 1.25 M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西南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该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进行变应原检查患者4 199例,按照年龄、检测时间和性别等统计各变应原阳性率,分析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①在4 199例疑似AR患者中,其中症状、体征和皮内试验(IST)结果相符合的总共有3 488例,整体阳性率为83.07%;②排列前3位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户尘螨、粉尘螨和多价昆虫;③总体而言,夏季的总阳性率最高,季节之间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1,P<0.001);④男女患者的变应原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P=0.001),但绝大部分变应原阳性率与性别无相关性;⑤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逐渐减低;各年龄组的总体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⑥患者阳性变应原个数的分布显示,三重变应原阳性位列首位(11.70%)。结论 重庆西南地区的主要变应原为户尘螨,变应原的总体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季节以及年龄有关。

    • 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2022, 28(1):28-3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60008

      摘要 (58) HTML (430) PDF 1013.18 K (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ICLIT)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4例儿童AR行ICLIT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基线水平及治疗后1年鼻部症状评分、眼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4例AR患儿基线水平鼻部总症状评分为(6.00±2.13)分,眼部总症状评分为(3.29±2.12)分,药物评分为(2.67±1.17)分;行ICLIT治疗后1年鼻部总症状评分为(2.96±2.48)分,眼部症状评分为(1.88±1.26)分,药物评分为(1.25±1.19)分;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CLIT治疗后1年总有效率为75%。24例AR患儿治疗过程中及随访1年仅2例发生轻微局部不良反应,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ICLIT能显著缓解AR患儿的过敏症状,治疗有效且安全性高,并极大程度地缩短免疫治疗周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可视化分析和热点研究

      2022, 28(1):33-3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09

      摘要 (201) HTML (557) PDF 1.34 M (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研究概况,并整理研究热点和创新点。方法 以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作为研究平台,以"儿童"和"变应性鼻炎"为检索关键词,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通过筛选,共纳入相关文献1 242篇,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在儿童变应性鼻炎领域的研究从初期缓慢探索到近二十年的快速起步,再到目前的平稳进展。主要关键词为"儿童" "鼻炎" "变应性""哮喘"和"变应原",近期的关注热点聚焦于中医药研究。高产作者为庞冲团队,高产机构为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结论 儿童变应性鼻炎文章逐年增多,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于中医药治疗,但其使用标准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运动模式对变应性鼻炎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2, 28(1):38-4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31

      摘要 (583) HTML (437) PDF 912.71 K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AR)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干扰正常的工作、学习并加重经济负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认为AR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运动所处的环境及运动模式的不同,对AR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耐力型室外陆地运动可增加人群AR的患病率,而游泳和室内陆地运动并不会增加人群AR的患病率,此外,耐力型室外陆地运动、速度与力量型室外陆地运动和冷空气环境中运动明确会加重AR患者的症状。而国内AR指南并未给出明确的运动指导。本文旨在介绍不同运动模式对AR症状及患病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对AR患者及健康人群提供运动指导。

    •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病毒应答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2, 28(1):43-5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76

      摘要 (644) HTML (443) PDF 1.39 M (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变应性鼻炎(AR)患者感染鼻病毒后病情及气道炎症加重,但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双链RNA (dsRNA)刺激后AR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特异的基因表达特征。方法 基于GEO数据库的GSE51392数据集,利用R语言的Limma函数筛选出dsRNA刺激后AR上皮细胞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GO和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以确定这些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功能。此外,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寻找AR特异性的hub基因和集簇。结果 共筛选出545个上调和400个下调的AR特异性DEGs,包括上调基因PPBP/CXCL7和下调基因IL20、BLNK、CEBPD、LY96。通过GO和KEGG分析,我们发现dsRNA刺激后AR与健康对照受试者(HC)上皮相比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信号通路。此外,AR特异性的DEGs构建了由791个节点和603条连线组成的PPI网络。并利用MCODE从该PPI网络中筛选出PPBP/CXCL7等16个hub基因和5个重要集簇。结论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数据进行挖掘并筛选出dsRNA刺激后AR特异性病毒应答相关基因,提示上调的hub基因以及下调的IL20、BLNK、CEBPDLY96可能是鼻病毒诱发AR加重的重要因素。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 生物信息学分析长链非编码RNA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2022, 28(1):51-5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48

      摘要 (500) HTML (406) PDF 1.56 M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识别变应性鼻炎(AR)疾病进展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索其竞争性内源RNA (ceRNA)网络调控机制,并筛选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 检索GEO数据库,下载AR的微阵列芯片GSE46171。借助R语言等软件分析得到差异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与信使RNA (mRNA),并通过公共数据库预测与差异lncRNA互作的微小RNA (miRNA)及其调控的mRNA,再与差异mRNA取交集,整合得到lncRNA-miRNA-mRNA关系,构建ceRNA网络。随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分析关键基因的基因功能与相关通路,挖掘关键ceRNA网络。结果 ①与正常鼻黏膜组织对比,AR患者鼻黏膜组织35个lncRNA和2 071个mRNA存在差异表达;②筛选出CREB1、PPARG、ETS1、IRF4、JAK2共5个关键基因;③关键基因所富集的功能包括髓细胞分化、DNA结合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涉及Longevity、AMPK、IL-17等信号通路;④ 6种miRNA (miR-27a-3p、miR-125a-5p、miR-135a-5p、miR-125b-5p、miR-17-5p、miR-20b-5p)可能在导致AR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 通过对AR相关lncRNA介导的ceRNA网络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长链非编码RNA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2022, 28(1):58-6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63

      摘要 (213) HTML (429) PDF 929.29 K (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起初被认为是不具蛋白质编码功能的非编码RNA,随着检测技术的更新迭代,人们对其来源、分类、功能的认识逐渐深入,尤其在免疫调节方面,发现lncRNA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变应性鼻炎(AR)为免疫调节失衡所产生的疾病,研究发现lncRNA与A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以AR相关lncRNA表达谱差异分析和特异性lncRNA的生物学功能两大类为主,故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使我们更好地认识lncRNA在AR生物学机制中的影响,也为AR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2, 28(1):65-6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16

      摘要 (66) HTML (445) PDF 897.40 K (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Th2及其分泌的IL-4、IL-5参与主要炎症过程。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是一种含锌指基序的转录抑制因子,调控T细胞发育、分化和功能,对活化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自稳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鉴于Blimp-1对于下呼吸道及其他变应性炎症反应疾病有抗炎作用,深入探寻Blimp-1在AR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对研究AR的发病机制、新的治疗方法、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Blimp-1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论著
    • 耳内镜下内衬法与夹层法鼓膜修补术的疗效观察

      2022, 28(1):69-7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91

      摘要 (719) HTML (441) PDF 1.06 M (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耳内镜下内衬法和夹层法完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鼓膜修补术进行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经耳内镜内衬法和夹层法行鼓膜修补的CSOM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6例CSOM患者入组观察,随机分为两组由同一术者分别以内衬法(33例)和夹层法(33例)完成I型鼓室成形术。比较其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在内衬组(33例)鼓膜穿孔的患者中,31例愈合,愈合率为93.9%;夹层组(33例)鼓膜穿孔的患者中,32例愈合,愈合率97.0%。内衬组术前气骨导差(ABG)(21.76±9.43) dBHL,术后ABG (15.97±8.60) dBHL,平均提高6 dBH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夹层组术前ABG (19.06±8.40) dBHL,术后ABG (12.30±7.23) dBHL,平均提高7 dBH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耳内镜下以内衬法和夹层法行鼓膜修补术,都能达到较理想的鼓膜愈合状态及听力改善情况。耳内镜手术耗时少、术后住院日短,在耳外科领域中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 鼻中隔偏曲对中鼻甲位置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2022, 28(1):75-7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28

      摘要 (738) HTML (388) PDF 1004.45 K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NSD)对患者中鼻甲(MT)位置的影响及其对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8年2月—2019年12月因NSD行鼻中隔成形术联合MT手术的100例患者的鼻窦CT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GE医疗图像系统(Centricity Enterprise Web 3)测量NSD的偏曲程度和鼻腔凹、凸侧MT的结构指标,分析MT结构指标与NSD的偏曲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鼻腔凸侧MT宽度(4.56±1.55) mm显著小于凹侧(7.01±1.75) mm (P<0.01),凸侧MT内侧缘距离中线的距离(5.04±1.37) mm显著大于凹侧(1.48±1.50) mm (P<0.01)。MT宽度与NSD的偏曲程度在凹侧呈正相关(r=0.245;P<0.05),在凸侧呈负相关(r=-0.420;P<0.01)。MT到中线的距离与NSD的偏曲程度在凹侧呈负相关(r=-0.430;P<0.01),在凸侧呈正相关(r=0.549;P<0.01)。结论 NSD患者凹侧MT代偿性肥大并向中线移位,凸侧MT适应性缩小并远离中线。在鼻中隔成形术中,对包括泡状中鼻甲(CB)在内的肥大MT有必要给予更多关注。

    • 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特异性及总IgE检测结果分析

      2022, 28(1):79-8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003

      摘要 (797) HTML (845) PDF 904.53 K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特异性IgE分布及总IgE水平,探讨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与腺样体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6日—2020年10月19日进行腺样体手术的18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血清特异性IgE、总IgE检测结果,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IgE分布情况,并比较患儿腺样体肥大程度与血清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的关系。结果 18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其中腺样体Ⅱ°肥大88例,腺样体Ⅲ°肥大98例。所有患儿中76例(40.86%)患儿特异性变应原IgE阳性。吸入性变应原排名前3位是尘螨26例(34.21%)、艾蒿20例(26.32%)、真菌13例(17.11%);食物性变应原排名前3位的是鸡蛋白23例(30.26%)、牛奶10例(13.16%)、黄豆8例(10.53%)。腺样体Ⅱ°肥大患儿中,变应原阳性28例(31.82%),腺样体Ⅲ°肥大患儿中,变应原阳性48例(48.98%)。变应原阳性者腺样体肥大程度更大(χ2=5.65,P=0.02),但腺样体肥大程度与血清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高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主要变应原为尘螨、鸡蛋白及艾蒿,变应原阳性者腺样体肥大程度更大,但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变应原过敏程度无关。

    •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二氧化碳的监测与分析

      2022, 28(1):84-8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042

      摘要 (56) HTML (441) PDF 912.08 K (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睡眠期CO2波动趋势特点,分析其变化与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PSG同时联合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儿21例(OSAHS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一般情况、呼吸事件及睡眠期TcpCO2趋势的特点,并将TcpCO2平均值及最高值与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OSAHS组患儿与对照组的体重指数(BMI)分别为(27.9±6.8)、(16.8±2.9) kg/m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别为(21.6±17.2)、(1.3±1.0)次/h;阻塞型呼吸暂停指数(OAI)中位数分别为1.1、0.0次/h;阻塞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中位数分别为19.2、0.2次/h;氧减指数(ODI)分别为(19.5±16.9)、(1.1±1.0)次/h;TcpCO2平均值分别(46.8±3.8)、(44.7±2.5) mmHg;TcpCO2最高值分别为(54.8±5.3)、(48.9±3.3) mmHg;非快速眼动(NREM) TcpCO2分别为(47.0±3.8)、(45.1±2.4) mmHg;快速眼动(REM) TcpCO2分别为(48.0±5.2)、(44.4±2.8) mmHg;OSAHS组患儿与对照组中BMI、AHI、OAI、OAHI、ODI、TcpCO2平均值及最高值、NREM TcpCO2、REM TcpCO2均高于对照组。OSAHS组患儿与对照组的平均SaO2分别为(96.5±1.2)%、(97.6±0.9)%;最低SaO2分别为(82.6±8.7)%、(92.2±2.9)%。OSAHS组患儿平均SaO2、最低SaO2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BMI、AHI、OAI、OAHI、ODI、平均SaO2、最低SaO2、TcpCO2平均值及最高值、NREM TcpCO2、REM TcpCO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TcpCO2平均值和最高值均与BMI、OAHI、ODI无相关性。结论 TcpCO2监测可以反映整夜CO2动态变化,OSAHS患儿睡眠期CO2有升高趋势,且REM睡眠CO2水平较NREM睡眠亦有升高。CO2水平不能根据PSG指数判断,需要进行客观检查进行评估。

    • IL-6/JAK2/STAT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22, 28(1):89-9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83

      摘要 (487) HTML (421) PDF 2.35 M (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6抗体(IL-6)/蛋白酪氨酸激酶2抗体(JAK2)/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抗体(STAT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口腔鳞癌细胞系进行慢病毒转染敲低IL-6基因,设立两组对照,一组为未干预组,另一组为空白载体组。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L-6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IL-6对口腔鳞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口腔鳞癌细胞中IL-6基因表达下调后其下游通路基因p-STAT3、p-JAK2与肿瘤血管新生有关的蛋白VEGFA、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B1、细胞基质沉积相关蛋白MMP2、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上皮向间质转化相关蛋白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敲低IL-6的口腔鳞癌细胞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增殖率受到明显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06,P=0.006);敲低IL-6的口腔鳞癌细胞中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G2期细胞百分比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3,P<0.05);敲低IL-6的口腔鳞癌细胞与对照细胞比较,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59/53.11,P<0.01);口腔鳞癌细胞IL-6表达下调后,JAK2、STAT3、VEGFA、Cyclin B1、MMP2、Snail表达随之明显下降,而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6基因敲低后可明显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能力,可能诱导细胞G2期阻滞;抑制STAT3、JAK2、VEGFA、Cyclin B1、MMP2、Snail和Survivin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表达。

    • >临床报道
    • 声导抗测试结合鼓膜摄像在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应用

      2022, 28(1):98-10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06

      摘要 (115) HTML (400) PDF 1.28 M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声导抗检测结合鼓膜摄像在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门诊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诊的37例(共44耳)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接诊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采用声导抗检测和/或鼓膜摄像检查。按照检测方法分鼓膜摄像组与联合组(声导抗检测联合鼓膜摄像),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鼓膜摄像组在检测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1.12%、特异度为50.00%、准确度为81.82%;联合组在检测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100%,两组检测方法相比,联合组均高于鼓膜摄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凭借鼓膜摄像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声导抗检测结合鼓膜摄像用于诊断外伤性鼓膜穿孔,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更高。

    •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2022, 28(1):103-10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00

      摘要 (918) HTML (499) PDF 881.43 K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诊治的92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所有患者每天用药1次,连续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复发患者行细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其中4例合并细菌感染(变形杆菌感染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例),再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另2例仍为曲霉菌感染,患者拒绝其他治疗。结论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耳内镜下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诊治分析

      2022, 28(1):106-10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059

      摘要 (130) HTML (391) PDF 985.39 K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以期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诊治的慢性肉芽性鼓膜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耳内镜下聚维酮碘消毒液耳浴治疗。结果 6例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患者经聚维酮碘消毒液治疗后5例治愈,1例经手术治愈,随访3~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查可诊断,耳内镜的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本病认识不够和检查不仔细是误诊原因,对于肉芽组织较小的患者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耳浴治疗效果显著,肉芽组织较大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 鼻咽部Warthin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 28(1):109-11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071

      摘要 (712) HTML (429) PDF 992.76 K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1例鼻咽部Warthin瘤并后鼻孔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鼻咽部Warthin瘤的可能来源,以加深对此类疾病的了解。方法 对收治的1例后鼻孔闭锁患者行鼻内镜下双侧后鼻孔粘连松解+后鼻孔成形术,术中见右侧后鼻孔完全闭锁,左侧鼻腔后鼻孔狭窄。以电刀自鼻中隔处打开左侧后鼻孔,继而向外侧切除后鼻孔增生组织,松解左侧后鼻孔粘连,扩大后鼻孔,同法行右侧手术。术后组织送病检。结果 术中双侧后鼻孔开放满意,术后患者症状消失。送检组织并病理提示为微小Warthin瘤。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头颈部Warthin瘤多见于涎腺,尤以腮腺居多。发生于鼻咽部的极为罕见,通常认为其来源于鼻咽部散在小涎腺或者黏膜上皮化生,鼻内镜下手术切除为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 >病案报道
    • 经鼻内镜低温等离子辅助下切除鼻腔混合瘤1例

      2022, 28(1):112-11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18

      摘要 (328) HTML (423) PDF 1.07 M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咽部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

      2022, 28(1):114-11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098

      摘要 (57) HTML (420) PDF 1010.32 K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2022, 28(1):116-11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42

      摘要 (161) HTML (583) PDF 864.97 K (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中耳胆脂瘤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研究进展

      2022, 28(1):118-12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34

      摘要 (605) HTML (407) PDF 907.42 K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扩散加权成像(DWI)通过水分子的扩散在MRI图像中产生对比度,中耳胆脂瘤是一种角化性鳞状上皮异常生长的疾病,其在DWI上显示为特异性的高信号。已有多项研究支持将DWI作为中耳胆脂瘤的辅助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认为其无论对于初发性中耳胆脂瘤还是复发性中耳胆脂瘤都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取代中耳胆脂瘤术后的二次探查手术。笔者就近年来中耳胆脂瘤诊断的扩散序列进展,以及扩散技术的定量分析与序列融合进行综述。

    • 头颈鳞状细胞癌乏氧微环境与放疗抵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2, 28(1):123-12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37

      摘要 (845) HTML (492) PDF 911.14 K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治疗方式有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HSNCC的高复发率及其显著的转移能力是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且放化疗存在各种并发症,包括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局部软组织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肿瘤局部组织内乏氧造成的乏氧微环境与肿瘤治疗抵抗和复发的关系密切相关,如果能采取措施改善肿瘤微环境乏氧状况,就有可能提高HNSCC的治疗效果。本文对HNSCC治疗的现状、与HNSCC乏氧微环境相关的放疗抵抗机制、检测肿瘤乏氧程度和实现放疗增敏的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上皮源性细胞因子在共同气道疾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2022, 28(1):128-13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76

      摘要 (236) HTML (866) PDF 918.52 K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一个气道一种疾病"的概念下,上下气道炎症性疾病通常是并存的,整个气道可以看作一个器官。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表面覆盖呼吸道上皮,在免疫监视和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变应原和组织损伤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上皮源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25、IL-33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和哮喘的免疫致病机制中的关键调节因子,主要参与2型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炎症反应,并将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联系起来。我们对上皮源性3种细胞因子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这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