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封面

      2021, 27(6):0-0.

      摘要 (93) HTML (0) PDF 11.12 M (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21, 27(6):0-0.

      摘要 (72) HTML (0) PDF 401.93 K (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家论坛
    • 耳内镜手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21(6):615-61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462

      摘要 (380) HTML (865) PDF 947.47 K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近10年来国际和国内耳内镜技术的学术交流不断深入,耳内镜技术在国内方兴未艾,尤其在基层和年轻医生中的应用更为普及,随着耳内镜手术经验不断积累、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手术逐渐向广度、深度、难度方向扩展,不断创造出新的微创手术径路,并向着侧颅底以及颅底中线深入。耳内镜手术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

    • >耳内镜专栏
    • 小龄儿童全耳内镜中耳胆脂瘤手术可行性分析

      2021(6):620-62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368

      摘要 (768) HTML (406) PDF 1.09 M (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龄儿童经耳道全耳内镜中耳胆脂瘤手术可行性,提示临床诊疗路径。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21年3月经耳道全耳内镜手术治疗的小龄(≤ 6岁)中耳胆脂瘤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26例患儿,男19例,女7例;年龄1.9~6岁,平均年龄(4.1±0.9)岁。对病例一般资料、病变程度、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与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小龄儿童经耳道全耳内镜手术可行性及手术策略。结果 先天性胆脂瘤21例(80.8%),后天性胆脂瘤5例(19.2%)。EAONO/JOS分期I期8例(30.8%),II期17例(65.4%),III期1例(3.8%)。12例术中使用角度镜。术中出血1.0(1.0,2.0)mL,手术时长85.0(50.0,110.0)min,术后住院2.0(2.0,5.0)d。术后3例患儿有短期眩晕,1例暂时性轻度面部运动不对称,鼓索神经术中均有游离,无其他并发症。复发1例。结论 小龄儿童中耳胆脂瘤可实施耳道全耳内镜手术,对于病变延伸至后鼓室、上鼓室、鼓窦入口等情况需辅助角度镜。耳内镜对精细结构的观察有明显优势,可有效保护中耳结构。

    • 耳内镜下儿童中耳胆脂瘤的处理及疗效分析

      2021, 27(6):625-62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60002

      摘要 (772) HTML (398) PDF 1.35 M (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切除儿童中耳胆脂瘤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为该类疾病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处理的20例中耳胆脂瘤患儿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岁,平均年龄为(7±0.5)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病变范围均在中耳范围内,手术方案为耳内镜经耳道径路中耳切除胆脂瘤,对于听骨链破坏者同期行人工听骨链重建。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结合病史、耳内镜检查、术前CT及术中发现,20例患者中18例(90%)为先天性胆脂瘤,其中Potsic II期3例,Potsic III期15例。;2例(10%)为后天继发性局限性中耳胆脂瘤,病变主要位于上鼓室。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均干耳。19例(95%)患者无复发。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34±8)个月,1例(5%)III期先天性胆脂瘤复发,再次行耳内镜经耳道径路手术,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37.3±9.3)dB,术后平均气导听阈(29.8±6.3)dB,术后听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以先天性胆脂瘤常见。对于术前评估为局限性的中耳胆脂瘤患儿(Potsic分期I-III期),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手术可提供清晰广角视野,在少量骨质切除的情况下,能更加微创地处理胆脂瘤并进行听骨链重建,病变残留复发率少,手术效果佳,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案。

    • 耳内镜下颞肌筋膜四点固定法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

      2021, 27(6):630-63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456

      摘要 (961) HTML (496) PDF 1.25 M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耳内镜下颞肌筋膜"四点固定法"修补鼓膜穿孔,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2月-2021年6月因鼓膜紧张部前方或中央型大穿孔的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12耳),行耳内镜下"四点固定法"鼓膜修补术,注意下方鼓沟表面、锤骨柄内侧面、后方鼓沟与鼓索神经表面及前上部鼓环与鼓沟之间的裂隙四处关键点的固定;对照组9例(9耳),采用带软骨膜的耳屏软骨进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耳内镜及纯音听力检查进行客观评估,采用汉化版苏黎世慢性中耳炎量表(ZCMEI)对患者进行中耳炎症状、术后主观听力水平、社会心理影响及医疗资源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观察组12耳术后2周穿孔基本愈合,鼓膜的形态更接近于正常浅凹型。穿孔修复成功率100%;对照组有1例前方遗留裂隙样穿孔,穿孔修复成功率88.9%。采用"四点固定法",术后听力PTA(22.5±7.5)dB,ABG(10.0±8.2)dB,较术前的(35.1±12.6)dB和(21.7±8.2)dB有明显提高(P=0.009,P=0.01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0.25、0.5、1 kHz上术后气导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而对照组仅在0.25 kHz处有显著性提高。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在中耳炎症状、术后主观听力水平、社会心理影响及医疗资源占用四个维度的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耳内镜下采用颞肌筋膜"四点固定法"修补鼓膜,可以获得很高的修复成功率,且术后鼓膜形态更接近于自然的鼓膜形态,术后听力改善效果好,对于耳道宽敞、位于前方边缘的穿孔及对术后听力改善要求高的病例,可采用此方法进行鼓膜修补手术。

    • 耳内镜下软骨膜-软骨岛与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对照研究

      2021, 27(6):636-64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57

      摘要 (100) HTML (333) PDF 1.03 M (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软骨岛与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8年2月-2020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行耳内镜修补鼓膜穿孔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修补材料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颞肌筋膜修补组)患者40例,试验组(耳屏软骨膜-软骨岛修补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鼓膜穿孔修补成功率、手术前后平均气骨导差和平均气导听阈。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两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及平均气导听阈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平均气骨导差及平均气导听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气骨导差缩小值及平均气导听阈缩小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等均小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92.5%(37/40)。Fisher精确检验表明两种修补材料修补鼓膜穿孔成功率无明显差异(OR=1.53,95%CI=0.17~19.30,P=1)。结论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软骨岛与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穿孔均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听力,但耳屏软骨膜-软骨岛修补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耳内镜下利用岛状软骨-软骨膜为修补材料的儿童Ⅰ型鼓室成形术

      2021, 27(6):641-64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375

      摘要 (627) HTML (395) PDF 1.05 M (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耳内镜下利用岛状软骨-软骨膜为修补材料儿童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预后,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20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64例鼓膜穿孔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4~17岁,中位年龄8岁5个月。分析患儿年龄、性别、穿孔原因、是否合并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部位及大小、咽鼓管功能评分、术前及术后听力情况、手术方式等。随访1~5年,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例患儿共完成手术66侧,解剖闭合率为80.3%,功能成功率为86.36%。≤ 10岁患儿闭合率为73.81%,>10岁患儿闭合率为91.67%;合并中耳炎患儿闭合率为74.47%,不合并中耳炎患儿闭合率为94.73%。结论 感染因素是导致儿童鼓膜穿孔的主要原因,也与不良结局有关。耳内镜下利用岛状软骨-软骨膜为修补材料儿童Ⅰ型鼓室成形术有较高的闭合率和功能成功率。≤ 10岁患儿及合并感染因素不易闭合。

    • 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 27(6):646-65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19

      摘要 (568) HTML (438) PDF 869.27 K (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Ⅰ型鼓室成形术122例(122耳),其中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ETT)62例;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MTT)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鼓索神经损伤率、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鼓膜愈合情况,对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平均气导听阈(PTA),气骨导差(ABG)进行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24h疼痛反应。结果 ETT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反应轻、出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少等优越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T和MTT组中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3.5%和90.0%,鼓索神经损伤率分别为6.5%和8.3%;ETT组术前PTA为(43.2±11.3)dB、AGB为(19.8±8.6)dB,MTT组术前PTA为(45.6±12.1)dB,AGB为(21.3±9.4)dB。术后6个月复查PTA两组均下降,ETT组为(33.7±8.3)dB,MTT组为(35.3±9.1)dB;复查ABG两组均下降,ETT组为(9.4±6.1)dB,MTT组为(10.7±6.4)dB。两组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TT相比,ETT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总住院费。在术后穿孔修补、听力改善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与传统手术MTT疗效相当,值得在中耳手术中推广使用。

    •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听力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1, 27(6):651-65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23

      摘要 (646) HTML (298) PDF 861.75 K (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1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治疗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根据手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测结果,骨气导间距(ABG)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BG ≤ 20 dB为听力良好组,ABG>20 dB为听力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听力改善不良的原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对患者听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术后ABG ≤ 20 dB患者81例,ABG>20 dB患者50例。两组患者因镫骨、鼓膜张肌腱、鼓室黏膜、咽鼓管、人工听骨类型及人工听骨材料的不同,导致术后听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镫骨完整并活动(OR=0.606,95%CI=0.393~0.919)、镫骨完整活动不佳(OR=0.563,95%CI=0.329~0.844)、存在鼓膜张肌腱(OR=1.913,95%CI=1.508~2.449)、咽鼓管通畅(OR=1.818,95%CI=1.417~2.328)及人工听骨材料为钛合金(OR=2.250,95%CI=1.816~2.755)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影响听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一定程度改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其听力恢复效果受镫骨状况、鼓膜张肌腱、咽鼓管功能及人工听骨材料的影响。

    • >论著
    • 不同时机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

      2021(6):656-66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24

      摘要 (676) HTML (335) PDF 865.06 K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全身联合不同时机鼓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聋的疗效,探讨鼓室内注射时机,分析影响重度以上突发性聋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重度以上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其中全身联合初始鼓室组64例,全身联合延后鼓室组44例;对两组患者出院时与随访时疗效分别进行比较,并分析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临床特征。结果 出院时和随访时两种治疗方案平均听阈、平均听阈改善值、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治疗方案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前与出院时、治疗前与随访时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08例患者中,有效83例(76.9%),伴眩晕者治疗有效率低(P<0.05),治疗有效率与患者初始听阈损失程度(P<0.05)及听力曲线类型(P<0.05)相关,与年龄、性别、侧别、是否伴发耳鸣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对于重度以上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曲线类型、是否伴发眩晕与预后相关,治疗上建议尽早全身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

    • 重庆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2021(6):661-66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07

      摘要 (964) HTML (293) PDF 851.53 K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前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集的10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06例患者中85例检测出病原菌,检出率80.19%,共检出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47.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9株,17.76%);革兰阴性菌27株(25.23%),以铜绿假单胞杆菌为主(8株,7.48%);真菌29株(27.10%),以酵母样真菌为主(12株,11.2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及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达到100%;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高。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达到1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琳、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结论 重庆地区慢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酵母样真菌。重庆地区气候潮湿,真菌阳性率较高,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应重视真菌感染。

    • 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初探

      2021, 27(6):666-66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84

      摘要 (48) HTML (314) PDF 851.87 K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初步探讨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措施。方法 以2018年10月-2020年4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行听力测试及言语识别能力调查的55例60岁及以上老年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60~95岁。所有研究对象完成纯音听阈测试(PT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及普通话快速噪声下言语测试(M-Quick SIN),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和信噪比损失(SNR loss)程度下老年性聋患者的MMSE得分情况。结果 ①60~69岁组MMSE得分(27.89±1.82)分,高于70~79岁组(26.35±2.03)分和≥ 80岁组(25.19±2.07)分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9岁组和≥ 80岁组间MMSE量表得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听力损失组间MMSE量表得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轻度SNR loss组的MMSE量表得分(27.13±1.80)分高于重度SNR loss组(24.20±1.64)分(P<0.05);轻度SNR loss组和中度SNR loss组、中度SNR loss组和重度SNR loss组间MMSE量表得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以SNR loss为主要特征,在听力损失早期进行干预是最佳时机。

    • 内镜下65例鼻颅底肿瘤切除后颅底重建临床分析

      2021, 27(6):670-67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50006

      摘要 (661) HTML (265) PDF 1.10 M (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中鼻甲黏膜(FMT)、阔筋膜、鼻中隔带蒂黏膜瓣(HBF)行颅底缺损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颅底肿瘤切除且行颅底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颅底缺损大小及部位选择修补材料,缺损<1.5 cm,均采用FMT(24例);缺损≥ 1.5 cm,优先选择HBF(16例),但当HBF无法获取或不适用(缺损位于额窦后壁),选择阔筋膜(25例)。分析患者的修补效果并比较阔筋膜与HBF的修补结果。结果 采用FMT行颅底缺损重建治疗的患者有2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一次性修补成功率为91.7%;采用阔筋膜治疗的患者有1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一次性修补成功率为96%;采用HBF治疗的患者有1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一次性修补成功率为93.8%;总体成功率93.8%。采用阔筋膜行颅底修补的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0例、术后鼻出血2例,采用HBF行颅底修补的患者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鼻出血2例,两种颅底修补方法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鼻内镜下采用HBF、阔筋膜或FMT行颅底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FMT对于较小(<1.5 cm)的缺损是可靠的修补材料;对于较大的缺损(≥ 1.5 cm),HBF或阔筋膜均可以采用且获得相似的结果,当HBF无法获取或不适用(缺损位于额窦后壁),选择阔筋膜是可行的。

    • 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2021, 27(6):675-67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50

      摘要 (122) HTML (342) PDF 890.25 K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筛选考虑为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34~58岁,平均47岁。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于全麻鼻内镜下行泡性中鼻甲修正手术,术后定期清理术腔,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偏头痛残疾量表(MID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头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7例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患者术后定期随访12个月。术前VAS的平均值(7.47±1.23)分明显高于术后VAS的平均值(2.18±0.95)分;术前MIDAS评分平均值(17.24±2.14)分也明显高于术后的平均值(2.53±1.23)分。术后患者头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头痛复发。结论 泡性中鼻甲相关性头痛术前鼻内镜检查结合鼻窦CT检查可明确诊断,经鼻内镜下行泡性中鼻甲修正手术,是一种经济、安全、简便易行的有效治疗手段。

    • 主观感觉评估与解剖结构及鼻功能测量在慢性鼻窦炎中的相关性研究

      2021, 27(6):679-68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47

      摘要 (699) HTML (271) PDF 921.82 K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主观感觉测量与解剖结构及鼻功能测量在慢性鼻窦炎疾病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3例。分别应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鼻塞主观症状;Lund-Mackay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系统评估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结果;鼻声反射、鼻阻力测量评估鼻腔通气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arman相关性显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塞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与最小横截面积2(MCA2)、最小横截面积距离前鼻孔的距离2(MD2)、距鼻孔2~5 cm鼻腔容积(Vol2~5)呈负相关(P<0.05),与鼻腔有效阻力、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呈正相关(P<0.05);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与鼻声反射、鼻阻力呈相关性(P<0.05)。结论 主观感觉测量、解剖结构测量及鼻功能测量相联合能综合评估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塞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 1,9-二取代β-咔啉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2021, 27(6):684-69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371

      摘要 (343) HTML (287) PDF 1.64 M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初步探索1,9-二取代β-咔啉(CZY1-4)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方法 CZY1-4是一种新合成的1,9-二取代β-咔啉,具有抗肿瘤潜力。采用CCK-8实验经过CZY1-4浓度梯度(0、2、4、6、10、15、20、25、30、40 μmol/L)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两种对药物较为敏感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喉癌细胞系Tu177与舌癌细胞系Cal-27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浓度梯度(0、2、4、6、8 μmol/L)进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随后分别以2 μmol/L与4 μmol/L的CZY1-4处理Tu177与Cal-27 24 h后进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内自噬小体形成情况等。结果 经过上述浓度的CZY1-4处理24 h后,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的生长增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Tu177与Cal-27抑制效果更为显著,两者的克隆形成能力也被显著抑制(P<0.05);Tu177与Cal-27的迁移能力被显著抑制(P<0.01);Tu177与Cal-27的侵袭能力被显著抑制(P<0.001);Tu177与Cal-27凋亡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自噬相关蛋白ATG5与LC3B,Benclin1蛋白表达量增加,呈剂量依赖性;自噬小体形成显著增加(P<0.01);药物对被敲除ATG5后的Cal-27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P<0.01)。结论 CZY1-4能显著抑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相关细胞系的生长、增殖作用,并抑制细胞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通过实验初步验证该药物主要通过调控ATG5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进而发挥抗肿瘤效果。

    •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的特点及临床分析

      2021, 27(6):691-69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88

      摘要 (560) HTML (270) PDF 948.21 K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的临床特点,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OPSC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指导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38例OPSCC患者临床资料,男31例,女7例;其中扁桃体癌24例、舌根癌14例;HPV阳性患者13例,阴性患者25例;I、II期患者10例,III、IV期患者28例。38例患者中行同步放化疗4例,单纯根治性放疗2例,手术加术后放疗或放化疗27例,诱导化疗+术前放疗+手术或术后补充放疗5例。采用χ2检验分析HPV感染的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法计算生存率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生活质量分析。结果 在OPSCC患者中,非吸烟、饮酒患者HPV阳性率更高(P=0.014,P=0.049),HPV相关OPSC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32)。HPV阳性以及肿瘤分期I、II患者总生存率更高(P=0.003,P=0.006),且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种治疗方案患者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步放化疗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更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HPV相关OPSCC患者中多为非吸烟、饮酒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但预后相对较好。可考虑降级治疗以保护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 37例口颊癌术后腮腺瘘的放疗效果评估

      2021, 27(6):698-70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98

      摘要 (142) HTML (301) PDF 912.25 K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放射治疗应用于口颊癌术后腮腺瘘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因口颊癌术后出现腮腺瘘且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MeV电子线照射,每次2 Gy,每天1次,每周5次,照射总剂量为8~18 Gy(平均剂量9.7 Gy),照射野包括整个腮腺区域。结果 3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腮腺瘘患者均治愈,治愈率达100%。后期随访3个月,无1例再次出现腮腺瘘。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口干以及味觉改变,未观察到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放疗用于口颊癌术后腮腺瘘的治疗,其起效快、效果显著、无明显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甲状腺癌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

      2021, 27(6):702-70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64

      摘要 (91) HTML (298) PDF 911.50 K (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喉返神经(RLN)损伤影响因素并建立预防措施。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42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甲状腺癌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方式、肿瘤部位、神经暴露的关系等因素对RLN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应预防措施。结果 42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有25例患者发生RLN损伤,发生率为5.95%;其中永久性损伤10例(2.38%),暂时性损伤15例(3.57%);术后随访1年,10例永久性损伤患者功能未恢复,15例暂时性损伤患者声带运动均在6个月内恢复。甲状腺癌手术患者RLN损伤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RLN损伤率与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是RLN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是RLN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熟悉RLN解剖结构、暴露神经可作为降低RLN发生的预防措施。

    •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和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关系的探讨

      2021, 27(6):706-71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01

      摘要 (62) HTML (253) PDF 995.36 K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8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其中甲状腺全切/次全切术101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者82例;腺叶加峡叶切除术80例,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者65例;局部广泛切除术4例,均于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组织β-catenin、VDR表达,对比其阳性表达率;对比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癌组织β-catenin、VDR阳性表达率;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癌组织β-catenin、VD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8%、35.68%,切缘正常组织分别为62.70%、67.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5年,平均(4.52±1.01)年,复发率为10.81%,复发患者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VDR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III期、腺叶加峡叶切除术、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癌组织VDR蛋白阴性表达均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治疗均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切缘正常组织高,VDR蛋白阳性表达率则较低,且复发患者更甚,癌组织β-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VDR蛋白阴性表达与III期、腺叶加峡叶切除术均是其危险因素,且术中实施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 >临床报道
    • Earwell用于耳廓形态畸形无创矫形的疗效分析

      2021, 27(6):712-71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04

      摘要 (99) HTML (265) PDF 934.42 K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Earwell耳廓矫正器对耳廓形态畸形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共20例患者进行Earwell无创耳廓畸形矫正术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患者所使用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相关的治疗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记录,治疗结束后患者家长和医生分别对疗效作出主观的评价。结果 医生和患者家属均采用主观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一致认为耳廓形态畸形采用Earwell耳廓矫正器治疗,其有效率能高达9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均无明显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针对耳廓形态畸形的治疗,采用Earwell耳廓矫正器是安全有效的措施,采用该方法对发病患者进行矫治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治疗时间较短。对于耳廓形态畸形的治疗宜早不宜晚。

    • 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鼻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2021, 27(6):716-71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440

      摘要 (566) HTML (278) PDF 912.44 K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在鼻腔扩容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且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具有鼻塞、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证实结构异常的成年OSAHS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实施个体化的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VAS评估、鼻声反射测量和鼻阻力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测量结果。结果 患者术前VAS评估计分、鼻腔吸气总阻力、鼻腔呼气总阻力、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最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的距离分别为(6.97±1.27)分、(2.07±1.07)kPa/L·S-1、(2.15±1.09)kPa/L·S-1、(0.39±0.16)cm2、(2.20±0.97)cm3及(1.97±0.47)cm;术后6个月分别为(1.33±0.92)分、(1.69±1.03)kPa/L·S-1、(1.90±1.02)kPa/L·S-1、(0.51±0.17)cm2、(2.73±1.05)cm3及(2.19±0.46)cm。手术前后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鼻腔扩容术可以显著改善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的鼻通气功能,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能客观评估鼻腔扩容手术治疗前后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鼻通气功能的变化。

    • 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15例先天性会厌囊肿疗效观察

      2021, 27(6):720-72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53

      摘要 (91) HTML (260) PDF 998.54 K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月-202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会厌囊肿婴幼儿15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5例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2.67±7.99)min;术中出血量(3.47±1.60)mL;术后会厌创面轻度水肿3例,中度水肿2例;术后半年无1例复发。结论 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先天性会厌囊肿具有可行性,为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提供了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 隐匿性结核感染导致喉软骨萎缩1例

      2021, 27(6):724-72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48

      摘要 (637) HTML (260) PDF 948.44 K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喉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隐匿性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以反复咽痛、声嘶起病,迁延10年,逐渐导致以会厌萎缩为特征的喉软骨病变。经完善检查排除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符合结核感染特征,经抗结核治疗喉部黏膜病变逐渐消失。结论 喉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首诊极易误诊为慢性喉炎或一般细菌感染。当临床上遇到以反复咽痛、声嘶为表现的年轻患者,喉镜检查见广泛的黏膜水肿、溃疡及息肉样增生,特别是伴有喉软骨萎缩的患者,需警惕隐匿性结核感染的可能。

    • Foley管在儿童圆钝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2021(6):728-730,73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07

      摘要 (73) HTML (266) PDF 893.41 K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Foley管取出儿童食管异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近5年共496例儿童使用Foley管取出食管异物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96例患儿中440例经Foley管法取出;56例未能取出,其中49例复查X线检查发现异物进入下消化道经粪便排出,另外7例住院全麻下行硬质食管镜取出异物。所有患儿术后无食管穿孔、感染、误吸异物等并发症。结论 Foley管法取出异物安全、高效、便捷、实用性强,在儿童圆钝食管异物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异物嵌顿时间越长,嵌顿于食管中下段以及非硬币类圆钝异物取出成功率较低。

    • >病案报道
    • 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并发脑梗1例

      2021, 27(6):731-73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68

      摘要 (412) HTML (322) PDF 1.04 M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塑型性支气管炎1例

      2021, 27(6):735-73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30

      摘要 (56) HTML (304) PDF 962.42 K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教学园地
    • 以学生为主体的耳鼻咽喉科教学查房的探索与实践

      2021, 27(6):738-74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394

      摘要 (74) HTML (319) PDF 871.76 K (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学查房是住培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中获取临床实践能力及知识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耳鼻咽喉科亚专科耳科教学查房为例,采用"逐级评价"教学法,让3个年级住培医生成为教学查房的主体进行逐级评价,同时充当"教"与"学"的角色,充分发挥住培医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省自强能力。教学查房后住培医生的理论成绩优于查房前,且出科实践考核成绩良好。同时,此种教学查房方式获得了住培医生的肯定。教学查房后进行教师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查房质量,从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出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综述
    • 抗组胺药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2021, 27(6):742-74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29

      摘要 (609) HTML (352) PDF 850.82 K (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鼻黏膜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主要是由机体接触致敏变应原后诱发的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多种炎性细胞(如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参与的鼻黏膜的高敏反应。组胺在AR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引起鼻痒、喷嚏、流涕等临床症状的核心介质。抗组胺药物通常通过拮抗组胺相关受体来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从而影响变态反应发生的过程。因此,抗组胺药在AR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而广泛。本文主要就抗组胺药在AR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在AR的应用价值。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对喉鳞状细胞癌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

      2021, 27(6):746-75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05

      摘要 (553) HTML (377) PDF 864.15 K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喉鳞状细胞癌(LSCC)是头颈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类型之一,由多种致癌因素共同影响所致且预后欠佳。LSCC预后因素包括个体状况、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有无远处转移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等,均不能准确评估LSCC预后,因此,探寻新的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炎症因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LSCC预后价值较高且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将探讨NLR、PLR与LSCC预后价值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总目录
    • 2021年度《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第27卷)总目录

      2021(6):751.

      摘要 (91) HTML (0) PDF 480.52 K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