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2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封面

      2021, 27(4):0-0.

      摘要 (61) HTML (0) PDF 4.58 M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21, 27(4):0-0.

      摘要 (63) HTML (0) PDF 373.06 K (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家共识
    •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2021,上海)

      2021, 27(4):365-37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40001

      摘要 (1115) HTML (651) PDF 980.96 K (2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系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原理、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临床应用要旨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规范变应性鼻炎的诊疗,指导医师进行合理的用药,以提高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 >变应性鼻炎专栏
    • 组胺受体及抗组胺药的分类及其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2021, 27(4):372-37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04

      摘要 (117) HTML (2425) PDF 933.65 K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组胺是体内一种重要的化学介质,可通过活化H1、H2、H3、H4等类型受体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变应性鼻炎(AR)的速发相中,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组胺与鼻黏膜中H1受体结合触发喷嚏、鼻痒和流涕等症状,应用H1受体拮抗剂(H1RAs)可显著缓解上述症状。新近研究发现鼻黏膜中除H1受体外还存在H2、H3和H4受体,应用其相应的受体拮抗剂同样可缓解鼻部症状,提示组胺除与H1受体结合外,同时也可与H2、H3和H4受体结合,参与AR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组胺、组胺4型受体及拮抗剂分类及其在AR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变应性鼻炎血清sPD-L1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2021, 27(4):378-38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18

      摘要 (50) HTML (417) PDF 949.56 K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血清sPD-L1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AR患者120例,并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sPD-L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查CD3+、CD8+、CD4+和CD4+/CD8+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sPD-L1与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8+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sPD-L1水平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3+、CD4+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PD-L1水平与CD3+、CD4+、CD8+呈显著负相关(r1=-0.754,r2=-0.817,r3=-0.691,P<0.05),而与CD4+/CD8+呈正相关(r=0.810,P<0.05)。结论 AR患者血清sPD-L1表达上调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密切相关。

    • 辽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

      2021, 27(4):382-38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090

      摘要 (76) HTML (511) PDF 866.65 K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辽阳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特点。方法 采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法对辽阳地区408例AR患者进行血清检测,测定特异性IgE(sIgE),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408例AR患者行sIgE检测,变应原阳性率前6位的变应原依次是矮豚草/蒿/葎草(39.71%)、户尘螨(37.30%)、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24.26%)、刺柏/桦(21.81%)、鸡蛋白(13.00%)、桑(12.75%);②吸入变应原组sIgE总阳性率为86.7%(354/408),食入变原组sIgE总阳性率为27.2%(111/408);③单种变应原阳性患者占26.23%(107/408),2种变应原阳性患者占53.68%(219/408),3种变应原阳性患者占10.29%(42/408),4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患者占9.80%(40/408);④单种变应原阳性AR患者中变应原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矮豚草/蒿/葎草(25/107),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21/107),户尘螨(15/107);2种变应原阳性AR患者中变应原组合排序前3位的是:矮豚草/蒿/葎草与户尘螨(19/219),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与户尘螨(18/219),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与矮豚草/蒿/葎草(16/219)。结论 矮豚草等植物花粉、尘螨类、霉菌类为辽阳地区主要变应原。

    •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脱落特点分析

      2021, 27(4):387-39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40

      摘要 (63) HTML (264) PDF 871.85 K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耳鼻咽喉科门诊行舌下免疫治疗(SLIT)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脱落率、脱落特点及脱落原因。方法 通过电话随访2018年5—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行SLIT的AR患者343例,男214例,女129例,年龄3~55岁。根据年龄分为5组: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7~12岁),青春期组(13~20岁),青年期组(21~40岁),中年期组(41~60岁)。分析患者的脱落率。结果 ①343例患者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99例,其中男194例,女105例。学龄前组27例,学龄组91例,青春期组104例,青年期组66例,中年期组11例。年龄4~52岁;②随访的299例患者中,用药6个月后脱落率为51.17%;1年后脱落率为59.20%;2年后脱落率为74.25%。停药例数最多的月份位于用药的第3、4个月。男女之间的脱落率比较无差异。不同年龄组间的脱落率比较无差异;③7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用药,占脱落患者3.15%;④排名前四的脱落原因依次为:疗程太长、对治疗效果的感知、不方便继续获取药物、经济原因。结论 AR患者SLIT脱落率较高,年龄、性别因素对脱落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脱落最多的月份位于用药的第3、4月份。加强患者教育、加强随访、延长首次处方时长有助于减少脱落。

    • 咽喉反流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2021, 27(4):391-39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87

      摘要 (405) HTML (326) PDF 848.16 K (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咽喉反流(LPR)与变应性鼻炎(AR)临床表现常类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这两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的72例疑似LPR患者,根据24hDx-pH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LPR阳性组和LPR阴性组,用AR表评分(SFAR)(SFAR≥7分)诊断AR,探讨Dx-pH与SFAR评分的相关性及进行LPR阳性与LPR阴性组中AR患病率的比较。结果 72例疑似LPR患者有40例AR患者,LPR阳性组(32例)中有22例AR患者,LPR阴性组(40例)中有18例AR患者,LPR阳性组的SFAR评分显著高于LPR阴性组(P<0.05),LPR阳性组中AR患病率更高(P<0.05)。结论 LPR阳性组患者SFAR评分更高,LPR与AR可能具有相关性。

    • 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2021, 27(4):395-39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05

      摘要 (80) HTML (277) PDF 934.85 K (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合并下鼻甲肥大患者80例,其中46例同时合并有鼻中隔偏曲,所有患者应用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术,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对4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观察手术前后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经随访1年有效率100%,2年有效率95%,3年有效率88.75%,患者术后1、2、3年VAS总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好转,3年内随着年限延长,治疗有效率逐年下降,VAS总评分逐年上升(P<0.05)。结论 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行鼻后神经切断联合鼻中隔矫正及下鼻甲成形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长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湖北襄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征分析

      2021, 27(4):399-40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11

      摘要 (60) HTML (362) PDF 848.19 K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湖北省襄阳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谱的分布,为襄阳地区AR防治提供依据,为我国AR的变应原频谱分布特征提供有益补充。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就诊的1 000例拟诊为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定量检测法测定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E(IgE)及特异性IgE(sIgE)抗体的分布,以确定变应原;分析阳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年龄与变应原阳性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襄阳地区1 000例拟诊AR患者中,血清sIgE检测呈阳性反应907例,总IgE阳性936例。血清sIgE检测结果分析:吸入性变应原(705例,77.73%),其中粉尘螨户尘螨组合阳性率60.86%、霉菌组合9.26%、猫狗毛组合7.06%;食入性变应原(356例,39.25%),其中牛奶阳性率24.48%、牛羊肉组合17.20%、鸡蛋白13.12%。血清总IgE与血清sIgE同时也是阳性的例数为881例(97.13%)。sIgE阳性的患者人群中,3~14岁年龄段(422例,46.53%);15~35岁年龄段(249例,27.45%);36~65年龄段(236例,26.02%)。儿童组与青年组、儿童组与中老年组间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和少年时最主要的易患人群;襄阳地区AR的变应原频谱具有地域特征。血清总IgE与血清sIgE二者存在很强的一致性。据此,儿童是AR防治的重点人群;尽管螨虫AR是防治的重点,但在襄阳地区要兼顾其他吸入性变应原的防治。

    •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2021, 27(4):403-40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44

      摘要 (377) HTML (366) PDF 1.11 M (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就诊的伴中重度持续性AR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治疗组在鼻中隔矫正基础上开展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包含鼻后神经及翼管神经咽支切断术,术后1、3、6个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炎用药评分(TRMS)、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分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对研究终止时随访成功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6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术前TRMS、VAS及R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VAS及RQL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术后1、3、6个月VAS及RQLQ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6个月TR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TRM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TRM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6个月TRMS评分低于术前(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AR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论著
    • 急性中耳炎中IL-27通过信号通路PI3K对肺炎链球菌清除的影响

      2021, 27(4):408-41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15

      摘要 (48) HTML (268) PDF 1.39 M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7(IL-27)对急性中耳炎(AOM)中肺炎链球菌的清除作用以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建立急性中耳炎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在感染肺炎链球菌前12 h耳后注射200 μL的浓度为5 μg/mL的IL-27;对照组在感染肺炎链球菌前12 h耳后注射200 μL的浓度为5 μg/mL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2-(4-吗啉基)-8-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2-(4-morpholinyl)-8-phenyl-4H-1-benzopyran-4-on,LY294002],正常组、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小鼠每只耳鼓膜前下方注射5 μL肺炎链球菌,正常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在感染注射5 d后,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检测中耳灌洗液(MELF)中炎性细胞和细菌数量,ELISA测定ME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HE)检测各组小鼠中耳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中耳组织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BR阈值、炎性细胞以及细菌数、TNF-α、IL-6以及p-PI3K、p-AKT的表达明显升高;中耳组织AOM损伤病理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ABR阈值、炎性细胞以及细菌数、TNF-α、IL-6以及p-PI3K、p-AKT的表达明显降低,中耳组织AOM损伤病理明显减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急性中耳炎中,IL-27能通过抑制PI3K信号的磷酸化来调节中性粒细胞对病菌的清除。

    • 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突发性聋相关性分析

      2021, 27(4):414-41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38

      摘要 (51) HTML (378) PDF 866.98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不同类型突发性聋(SSNHL)发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21例SSNHL患者分为4组,其中低频下降型38例,高频下降型20例,平坦下降型31例,全聋型32例。同时根据疗效判定又将不同类型的SSNHL患者分别分为改善和未改善。并收集相同时期1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SSNHL患者PLT、MPV、淋巴细胞绝对值、PLR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同类型SSNHL患者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类型SSNHL患者治疗后改善与未改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SSNHL患者与对照组间PLT、淋巴细胞绝对值、PL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类型SSNHL患者组间参数比较, 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SSNHL患者治疗改善与未改善参数比较,PLT、MPV、淋巴细胞绝对值、PL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SNHL患者PLT及PLR高于对照组,提示血小板在SSNH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也可能是SSNHL发病的重要因素。但不同类型SSNHL的预后与PLT、MPV、PLR无关。

    •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2021, 27(4):420-42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74

      摘要 (266) HTML (239) PDF 849.82 K (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糖、血压、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探讨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两组均治疗15 d,实验组采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0.5 mL+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辅以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和口服甲钴胺片,同时行健康宣教;对照组静脉注射甲泼尼龙,余治疗同实验组。均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耳鸣严重程度,血糖、血压、甘油三酯波动的差异。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后纯音听力总有效率为87.88%,高于对照组54.55%;3个月后随访听力,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1%,两次统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8.79%)在耳鸣疗效方面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2.42%),两者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治疗方案可避免静脉用激素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用药可确保有效性的同时也更安全。结论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手术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且激素使用不会对血糖、血压、甘油三酯产生影响,毒副作用小,临床可推广应用。

    • 一期手术清除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的疗效分析

      2021, 27(4):424-42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33

      摘要 (66) HTML (224) PDF 1018.90 K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一期手术清除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的手术方法,评估一期手术清除胆脂瘤基质后的远期听力变化和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41例胆脂瘤并发迷路瘘患者,术前仔细询问症状,均行瘘管试验、耳内镜检查、纯音测听检查和高分辨率颞骨薄层CT检查提示有胆脂瘤并发迷路瘘。41例迷路瘘管覆盖的胆脂瘤基质进行一期完全切除。分析术后听力改善情况与瘘管大小的关系,评估各种诊断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术前检查结合术中探查发现,12例为外耳道胆脂瘤并发迷路瘘,29例为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骨导阈值(BC)(42.1±12.8)dB与术前BC(35.5±11.6)d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例患者骨导听力下降>10 dB,其中3例为术前平均气导阈值(AC)>90 dB。术前检查听力明显下降的5例患者,术中探查发现瘘管明显大于无听力损失的患者(P<0.05)。随访12~7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虽然大迷路瘘全部切除胆脂瘤基质风险较大,但为了减少胆脂瘤复发及术后听力继续下降,选择一期完全切除胆脂瘤基质是治疗迷路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 鼻咽癌组织中BLU与cyclin D1和cyclin 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 27(4):428-43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24

      摘要 (54) HTML (451) PDF 1.22 M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BLU与cyclin D1和cyclin B1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NPC组织及36例慢性鼻咽炎(CN)组织中BLU与cyclin D1、cyclin B1的表达,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者的表达与N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NPC组织中,BLU阳性表达率低于CN中的阳性表达率,cyclin D1与cyclin B1阳性表达率高于CN组织的阳性表达率(P<0.05)。BLU表达与年龄、T分期有相关性,cyclin D1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cyclin B1表达与临床分期与T分期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LU与cyclin D1在NPC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378,P=0.011),BLU与cyclin B1在NPC组织中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96,P=0.089),cyclin D1与cyclin B1在NPC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r=0.084,P=0.191)。BLU表达阳性组的总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组,cyclin D1表达阳性组总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组(P<0.05),cyclin B1表达阳性组与表达阴性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法分析结果显示BLU、cyclin D1、T分期、N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BLU、cyclin D1及淋巴结转移是NP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BLU表达下调,而cyclin B1和cyclin D1高表达,可能在NPC发生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其中评估NPC预后的标志物。

    • 克拉霉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疗效的Meta分析

      2021, 27(4):435-43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14

      摘要 (85) HTML (239) PDF 1.04 M (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克拉霉素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鼻窦炎疗效的系统评价,以明确该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提供相关循证学证据。方法 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知网、CBM、维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0月24日,按是否为NPC放疗后鼻窦炎及是否用克拉霉素治疗的标准筛选检索文献后获取相应临床研究资料,使用Review Manager 5.4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文共纳入7篇文献,共516例,研究结果显示克拉霉素对NPC放疗后鼻窦炎的安全性有统计学意义[RR=1.33,95%CI(1.19,1.48),P<0.01],视觉模拟评分法(VSA)具有统计学意义[MD=-2.24,95%CI(-2.51,-1.97),P<0.01]。倒漏斗图分析敏感性较低,提示本研究分析结果较稳定。结论 对于NPC放疗后鼻窦炎的治疗,克拉霉素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且不良反应小,故临床可优先选用克拉霉素。

    • 小钳口LigaSure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2021, 27(4):440-44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06

      摘要 (68) HTML (231) PDF 923.33 K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小钳口LigaSure在腮腺深浅叶良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的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腮腺来源肿瘤接受手术的47例患者,分为利用LigaSure切除(A组)27例及电刀结合传统刀片切除(B组)20例。对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85.56±43.94)min与B组(123.00±44.14)min相比,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46.67±42.34)mL vs(75.00±49.92)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38.15±17.16)mL vs(63.25±21.59)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浅叶切除中A组和B组手术时间[(70.00±17.54)min vs(104.00±25.58)min],术中出血量[(33.81±21.79)mL vs(54.67±19.32)mL]及术后引流量[(32.62±11.36)mL vs(54.33±8.84)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腮腺全切(包括扩大切除)术中使用LigaSure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小钳口LigaSure在切除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是安全的,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尤其在浅叶手术中LigaSure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 载脂蛋白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1, 27(4):445-45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51

      摘要 (46) HTML (203) PDF 1.86 M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C1(APO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癌旁(PC)组织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UALCAN数据库比较PTC及PC组织APOC1 mRNA的表达差异;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预测APOC1对PTC的预后价值;HPA数据库预测APOC1在蛋白层面的表达情况;TIMER数据库研究APOC1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Linked Omics数据库和GeneMANIA数据库研究与APOC1密切相关的基因;GSCALite数据库对PTC中前5关键基因的药物靶标和癌症相关通路进行分析;最后对APOC1基因进行单基因GSEA分析。结果 PTC组织中APOC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组织;APOC1 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的PTC中显著升高;APOC1 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和免疫浸润相关;APOC1与多条癌症通路相关,并可受到abiraterone、GSK-J4、SR8278抑制调节;GSEA单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显示,APOC1功能富集在丙酸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三羧酸循环、牛磺酸代谢、JAK-STAT信号通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凋亡、癌症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0.05)。结论 APOC1基因在PTC中高表达,与预后、免疫浸润相关,可以作为PTC诊断、预后、药物治疗的潜在靶点。

    • 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2021, 27(4):452-45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16

      摘要 (136) HTML (240) PDF 1.02 M (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治疗的疗效,为环杓关节脱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1年3月收治17例明确诊断为单侧环杓关节脱位并在局部麻醉下经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环杓关节拨动复位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拨动复位前后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发声障碍指数量表(VHI-10)及听觉感知(GRABS)评估总嘶哑度G。结果 治疗前17例患者均有发音疲劳、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声带运动障碍及声门闭合不良。17例患者经复位术后4周均诉发音嘶哑改善;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恢复正常15例(88.24%);2例(11.76%)患侧声带动度较术前改善,但仍较健侧稍差,声门闭合较前改善。与复位前比较,复位后VHI-10功能、生理、情感三个维度及总分均降低(P<0.05);G0为8例,G1为7例,G2为2例。结论 局部麻醉下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杓状软骨拨动复位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 >临床报道
    • 儿童耳鼻部29例毛母质瘤临床分析

      2021, 27(4):458-46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16

      摘要 (103) HTML (1398) PDF 1.17 M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生长于耳鼻部的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5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29例耳鼻部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儿中仅有4例术前诊断为毛母质瘤,1例诊断为血管瘤,其余病例均以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所有患者均通过插管全麻下手术切除,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毛母质瘤,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感染及恶变等情况。结论 耳鼻部毛母质瘤比较常见,但仍易与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血管瘤等疾病混淆,容易误诊。该病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泡性中鼻甲伴黏液囊肿1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2021, 27(4):461-46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44

      摘要 (67) HTML (261) PDF 1010.05 K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对泡性中鼻甲(CB)及中鼻甲黏液囊肿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1例CB伴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行鼻内镜下左侧CB外侧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好,鼻腔解剖结构清楚,鼻腔功能保留。结论 CB是一种常见鼻腔解剖变异,在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就诊时发现或在健康体检中发现,其发展缓慢,症状多样,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具体手术方式结合患者情况行个体化治疗。

    • 原发性鼻腔-鼻窦砂粒体型脑膜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1, 27(4):465-46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34

      摘要 (43) HTML (221) PDF 1.28 M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报道1例原发于鼻腔-鼻窦砂粒体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患者,女,50岁,因"渐进性右侧鼻塞1年余"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鼻腔及筛窦内不规则占位性病变,遂在全麻鼻内镜下行右侧鼻腔筛窦肿物切除术。结果 肿物完全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砂粒体型脑膜瘤(WHO I级)。患者鼻塞及头痛症状消失,术后2个月复诊见鼻腔术区黏膜上皮化完成,鼻腔无粘连,暂未见肿物复发。结论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异位砂粒体型脑膜瘤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上应争取完全切除肿物及周边受侵犯组织,以达到根治,防止复发。

    • 不同类型经口入路茎突手术的疗效分析

      2021, 27(4):469-47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19

      摘要 (111) HTML (287) PDF 887.27 K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取新的经口入路茎突手术分类方法,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6月湘雅常德医院收治的茎突综合征患者32例(41侧),全部经口入路手术,分析其手术类型、茎突长度、前倾角、内倾角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的治疗效果和VAS评分。结果 32例(41侧)经口入路茎突手术患者,按新方法分类,其中茎突切除术7侧、茎突缩短术23侧、茎突折断术6侧、茎突梳理术5侧。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视觉模拟评价量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3例患者认为术后咽部症状无缓解,其余患者均认为有效,总体有效率为90.2%。结论 根据茎突长度、前倾角、内倾角和患者意愿,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不同类型经口入路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颈部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1, 27(4):473-47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75

      摘要 (54) HTML (232) PDF 1.05 M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骨外尤文氏肉瘤(EES)的疾病特征,了解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1例颈部E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 该例EES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术后病检,其中免疫组化结果为PAS(+)、CD99(+)、Vimentin(+),基因检测EWSR1基因易位,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8个月后复发。结论 颈部EES极其罕见,EES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强调早期诊断和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但预后较差。

    • >病案报道
    • 咽部巨大成人型横纹肌瘤1例报道

      2021, 27(4):477-47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05

      摘要 (60) HTML (241) PDF 1.15 M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原发性鼻出血的临床研究

      2021, 27(4):480-48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21

      摘要 (84) HTML (266) PDF 836.19 K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出血是最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快速、准确地定位鼻出血部位,对于耳鼻咽喉科医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挑战性。熟悉鼻腔动脉血管的分布特点,掌握原发性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有利于鼻出血的治疗,这对于鼻专科医生至关重要。本文对鼻出血的分类、鼻腔血供、原发性鼻出血的常见部位及其责任血管、原发性鼻出血的治疗等进行综述。深入学习鼻腔血供,明确常见出血部位及供给血管对于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从而有效治疗原发性鼻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相关分子研究进展

      2021, 27(4):484-48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28

      摘要 (63) HTML (382) PDF 849.44 K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SP)是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一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又因其局部侵袭样生长、复发倾向、恶变这3个特点而区别于良性肿瘤,故ISP初发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至关重要。目前ISP诊断、治疗、随访等主要依据为影像学、病理学及内镜技术,而因ISP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利用ISP分子生物学机制指导ISP的诊治极少,因此,研究ISP相关分子有助于探索影响ISP的关键基因,为ISP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有利证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一些因子在ISP中的表达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已研究的ISP相关分子并予以综述。

    • 头颈部恶性肿瘤类器官研究现状及应用

      2021, 27(4):488-49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80

      摘要 (69) HTML (237) PDF 857.24 K (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精准医疗时代,头颈恶性肿瘤类器官培养技术能够维持肿瘤细胞的高度异质性,更好地模拟体内的肿瘤微环境,培养效率高、耗时少,同时具备肿瘤细胞系可进行遗传操作的优点和小鼠PDX模型的三维复杂系统特性,可作为测试肿瘤药物和个体化肿瘤疗法的新型平台,利于致癌基因建模、靶基因发现和个体化药物敏感性检测,可用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本文就头颈恶性肿瘤个体化类器官在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现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