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5):473-47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1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鼻咽癌(NPC)内镜手术治疗。虽然目前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被认为是主流的治疗方法,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内镜手术治疗NPC不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分析,综述了外科手术在复发性NPC以及原发性NPC患者中的开展情况以及未来治疗NPC新的趋势。方法结果结论
2020, 26(5):478-48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2
摘要:DOI:10.11798/j.issn.·鼻咽癌专栏·基金项目:第目的探讨SGK1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检测NPC组织和慢性鼻咽炎组织中SGK1的表达。使用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NPC细胞系HNE1,Western blot检测si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组细胞中的SGK1表达,筛选SGK1沉默效果最佳的NPC细胞。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SGK1沉默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水平。结果NPC组织中SGK1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SGK1 siRNA后HNE1细胞中SGK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SGK1基因沉默后,HNE1细胞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作用。此外,沉默SGK1后,HNE1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结论SGK1在NPC组织中呈高表达。沉默SGK1基因可抑制NPC细胞系HNE1的增殖、迁移和存活能力。
2020, 26(5):485-49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3
摘要:目的探讨变异性浆细胞瘤异位1(plasmacytomavarianttranslocation1,PVT1)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特异性的shRNA PVT1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LV/shRNA PVT1)并转导鼻咽癌C6661细胞,检测Smad4的表达;LV/shRNA PVT1转导C6661细胞24 h后转染Smad4 siRNA,通过细胞计数、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沉默Smad4对LV/shRNA PVT1介导的鼻咽癌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结果下调PVT1后鼻咽癌细胞中Smad4的表达升高,而用siRNA沉默Smad4表达后,结果显示,抑制Smad4表达可阻断LV/shRNA PVT1介导的细胞生长抑制效应,同时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hRNA PVT1/Smad4 siRNA组细胞G1期比例降低,S期和G2期比例升高,并且CDK4、CDK6及cmyc的mRNA水平升高。结论下调PVT1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升高Smad4的表达,沉默Smad4可阻断shRNA PVT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提示Smad4可能是PVT1作用的一个下游靶基因,下调PVT1可能通过Smad4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
2020, 26(5):491-49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4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酪氨酸激酶B(TrKB)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分析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经活检确诊为NPC的患者55例及鼻咽炎组织30例中VEGF、TrKB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二两者表达差异。根据患者年龄和性别、肿瘤临床分型、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远处转移将病例分组,应用双变量相关Pearson检验分析研究VEGF、TrKB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VEGF蛋白于肿瘤细胞浆及血管内皮细胞浆中均表达,TrKB蛋白阳性表达绝大多数位于细胞浆内。在55例NPC患者中,45例TrKB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1.8%;47例VEGF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5.4%。30例鼻咽炎中,只有3例TrKB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5例VEGF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6.7%。肿瘤组织中TrKB、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鼻咽炎组织(P<0.05),NPC组织中VEGF与TrKB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716,P<0.01);②VEGF蛋白表达与NPC的临床分期(P=0.002)、肿瘤的直径大小(P=0.009)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远处转移无关(P>0.05)。TrKB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肿瘤的直径大小(P=0.00)、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6)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TrKB在NPC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与NPC的发生发展有关。TrKB可能与NPC血管形成有关。 (
2020, 26(5):497-50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5
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放疗中体积、位置变化对计划靶区的影响及调整放疗计划的必要性。方法收集初诊确诊的鼻咽癌患者35例,全部患者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前及放疗疗程中的第20~22次分别进行1次放疗定位CT扫描。在2次扫描的CT图像上分别勾画GTVnd1、PTVnd1及GTVnd2、PTVnd2靶区。使用Pinnacle计划系统内图像融合软件将前后2次CT扫描的图像及勾画的靶区进行匹配、融合。测量并计算每枚转移淋巴结在前后2次CT图像上的最大长径缩小比(单位:%),将其作为判别体积变化的参考指标。测量并记录在前后2次CT图像上每枚淋巴结中心点间的最小位移距离(单位:mm),将其作为判别位置变化的参考指标。将PTVnd1与GTVnd2进行靶区融合,根据GTVnd2边界是否超出PTVnd1范围,将收集到的全部淋巴结分为超出/未超出PTVnd1范围2组,分析GTVnd靶区体积、位置变化对PTVnd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颈部转移淋巴结190枚,其中超出PTVnd1范围组133枚,未超出PTVnd1范围组57枚。超出PTVnd1范围组中,淋巴结最大长径缩小约15.1%~58.2%,平均缩小37.5%。未超出PTVnd1范围组中,淋巴结最大长径缩小约12.5%~53.8%,平均缩小35.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158)。超出PTVnd1范围组中,转移淋巴结中心点间的最小位移距离最小值为2.1 mm,最大值为6.7 mm,平均值为(3.3±1.5)mm。未超出PTVnd1范围组中,转移淋巴结中心点间的最小位移距离最小值为0.5 mm,最大值为2.5 mm,平均值为(1.3±1.0)mm。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34)。不同颈部淋巴结分区发生GTVnd2边界超出PTVnd1范围的概率不同,I、II、V区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III区及IV区。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放疗中位置变化是导致肿瘤照射剂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及时修正放疗计划设计非常必要,这对于减少肿瘤照射剂量不足的发生,提高肿瘤的局控有重要意义。
2020, 26(5):502-50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6
摘要:目的了解接受鼻咽癌内镜术后患者与鼻部症状相关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复诊并配合调查的44例鼻咽癌内镜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鼻咽恶性肿瘤31例,鼻咽癌放射性颅底骨坏死13例,本研究纳入的44例患者中,无放疗史患者12例(27.3%),一程放疗史患者27例(61.4%),二程放疗史患者5例(11.4%)。对随访的所有患者采用鼻腔鼻窦结果测量22条(SNOT22)和空鼻综合征6项问卷(ENS6Q)进行鼻部症状及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NOT22结果显示术后患者嗅觉减退症状最严重,从测量维度上看,患者睡眠相关症状得分较高。ENS6Q的6项条目中鼻痂症状最明显,总得分大于10.5分的患者9例(20.5%)。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SNOT22得分与放疗史有关(P<0.05),而ENS6Q得分与放疗史无相关关系。结论鼻咽癌内镜手术患者尽管鼻腔结构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但发生空鼻综合征(ENS)的倾向较小。同时,术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鼻部症状及睡眠问题,其中有放疗史患者的鼻窦相关生活质量较无放疗史患者差。
2020, 26(5):507-51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7
摘要:目的评价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在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采用耳鸣咨询+多元复合声治疗的联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耳鸣咨询,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半年后,采用耳鸣致残量表法(THI)及主观视觉耳鸣严重程度标尺评分法(VAS)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经THI和VAS评分统计显示,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THI评分降低20分以上为有效,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27.5%,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为67.5%。费德曼曲线分型中,以重叠型和汇聚型居多,重叠型的治疗效果最佳。统计分析显示在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和THI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耳鸣咨询联合多元复合声治疗在慢性耳鸣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未来能够作为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的首选方法;治疗效果可以采用THI和V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2020, 26(5):512-51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8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γ-促分泌酶抑制剂(GSI)DAPT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中隔黏膜病理学改变、血清IgE表达、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Th型细胞因子(IL-4、IFN-γ)的表达变化,来研究DAPT对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8周龄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变应性鼻炎组、DAPT组、对照组及二甲基亚砜(DMSO)组,每组各8只。分析比较不同组小鼠IgE表达水平及鼻腔黏膜病理改变;并检测各组小鼠鼻中隔黏膜Notch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外周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4、IFN-γ)的表达量。结果①DAPT处理小鼠后,鼻中隔黏膜的病理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炎症改变明显减轻;②DAPT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浓度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T-PCR结果显示DAPT组小鼠鼻中隔黏膜Notch1、Notch3、Notch4的mRNA表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Notch2的表达则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细胞因子的检测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DAPT组小鼠外周血血清及鼻腔盥洗液中IL-4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IFN-γ的表达却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APT能改善小鼠鼻中隔黏膜的病理损伤并减少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E的表达;②能影响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Th0细胞向Th1方向分化,进一步影响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
2020, 26(5):517-52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09
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以鼻内镜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51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3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和综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2~5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综合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20, 26(5):522-52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0
摘要:目的探讨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及空气质量指数(AQI)与鼻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急诊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本地区AQI及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即细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浓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鼻出血患者就诊数量及其与各环境空气污染物指标的关系。根据AQI数值将全部数据分为3个等级(AQI≤100,100
2020, 26(5):526-53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1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microRNA107(miR107)在喉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且在喉癌细胞系选择性上调及敲减miR107,检测其对喉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喉癌及其邻近癌旁组织标本,运用RTqPCR检测miR107的表达,并分析其在喉癌中的临床意义。在人喉癌细胞TU212及TU686中过表达或敲减miR107,通过Transwell法检测其对喉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0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0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原发部位相关(P<0.05)。细胞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07后喉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而敲减miR107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MiR107在喉癌中表达显著下调,它能够抑制喉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2020, 26(5):532-53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2
摘要:目的探讨6-氨基-3-甲基嘌呤(3MA)对头颈鳞癌细胞放疗抵抗性的影响。方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NE2、610B及其放疗抵抗细胞CNE2Rs、610BRs中LC3B蛋白的表达;3MA作用于CNE2Rs及TU686细胞后LC3B蛋白的表达;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3MA对头颈鳞癌细胞的放疗抵抗能力及生存分数的改变;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3MA对放疗致DNA双链损伤相关指标γH2AX焦点数量的改变。结果LC3B蛋白在放疗抵抗细胞较亲本细胞中表达增加;3MA能有效抑制自噬膜蛋白LC3B的表达;3MA抑制自噬后CNE2Rs及TU686细胞克隆集落形成能力减弱,生存分数降低;3MA抑制自噬后CNE2Rs及TU686细胞放疗组中γH2AX焦点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3MA抑制自噬后可能影响放疗后DNA双链损伤修复,进而降低头颈鳞癌细胞的放疗抵抗性。
2020, 26(5):537-54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3
摘要:目的研究Claudin1与 cyclinB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下咽鳞状细胞癌各临床因素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取97例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学标本及9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Claudin1和cyclinB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两者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②选取30位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采用RTPCR方法,检测Claudin1和cyclinB1的表达并定量分析,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Claudin1与cyclinB1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②Claudin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4)和淋巴结转移(P=0.026)有关,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03);③CyclinB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1)有关;④Claudin1与cyclinB1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82,P<0.001)。结论Claudinl和cyclinB1具有协同作用,二者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下咽癌的发生与发展。
2020, 26(5):544-54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4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钙离子在不同性别喉癌患者中的含量差异。方法选取2001—2018年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33例女性喉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随机选取60例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体检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121例男性喉癌患者和121例健康男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3例女性喉癌患者中25例患者血清钙离子水平下降,血清钙离子水平为(1.94±0.11)mmol/L,女性喉癌患者血清钙离子低于女性健康对照组的(2.31±0.11)mmol/L,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喉癌患者血清钙离子为(2.32±0.21)mmol/L,与健康男性对照组的(2.31±0.23)mmol/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患者的血清钙离子水平下降可能只参与了女性喉癌的发生发展,并没有参与男性喉癌的发生发展,为临床筛查女性喉癌患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0, 26(5):547-55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5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手术加辅助放疗与单纯手术对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万方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MEDLIN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涉及3 211例患者。手术加辅助放疗与单纯手术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局部控制(HR=0.35,95%CI=0.24-0.50;Z=5.64,P<0.001),但不能使总体生存获益(HR=1.07,95%CI=0.98-1.16;Z=1.43,P=0.15),也不能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HR=2.59,95%CI=1.20-5.61;Z=2.41,P=0.02)。亚组分析显示:在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NMM)患者中,手术加辅助放疗同样不能降低死亡的风险(HR=1.10,95%CI=0.86-1.43;Z=0.77,P=0.44);手术加术后放疗与单纯手术相比,总体生存相似(HR=1.12,95%CI=0.81-1.55;Z=0.70,P=0.48)。结论手术加辅助放疗可以实现更好的局部控制,但不能使生存获益,目前仍需要高质量临床研究探索其确切疗效。但是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应积极采用辅助放疗技术控制局部病变的复发,并辅以全身治疗,以期更好的生存获益。
2020, 26(5):554-55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6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期(AIS)与炎症静止期(IQS)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行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的51例CPS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IS 22例,IQS 29例,2组患儿均在气管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封闭梨状窝内瘘口,而AIS的患儿同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留置纱条,术后每日颈部换药。全部患儿术后留置胃管2周,应用抗生素治疗7~10 d。观察其疗效、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3例处于IQS的患儿分别于术后第5、6、7天因颈部脓肿形成行切开排脓手术,换药4 d后痊愈。2例AIS的患儿术后出现一过性声嘶,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26个月,1例IQS患儿术后半年复发,2次全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内瘘口烧灼术,其余50例CPSF内瘘口1次封闭,未发生咽瘘、喉返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无复发,疗效显著。结论推荐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根治术作为CPSF的首选疗法,对于IQS的CPSF宜实施单纯内瘘口烧灼术,但术前充分告知家属,术后可能因颈部局部脓肿形成,需要切开引流、换药,对于AIS的CPSF,不必等待炎症控制以后,直接同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
2020, 26(5):559-56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7
摘要:目的探讨驻地基层官兵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收回有效问卷的3 634名男性驻地基层官兵进行分析。对打鼾≥2级和(或)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者172例可疑患者,进行至少1次≥7 h 的夜间PSG 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OSAHS组和单纯鼾症组(非OSAHS组)。对年龄、颈围、腰围、体重指数(BMI)、上气道异常、打鼾家族史、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脂血症和ESS评分等12个因素与OSAHS发生的关系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2 例患者中OSAHS 者为146例,占鼾症患者的84.88%,为调查人群的4.0%。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打鼾家族史、年龄、BMI、颈围、腹围、上气道异常和高脂血症是OSAH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打鼾家族史、年龄、吸烟史、颈围、腹围和上气道异常是OSAH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打鼾家族史、年龄大、颈围、腹围增粗、长期吸烟及上气道异常为基层官兵OSAHS的危险因素,应在征兵及工作保障中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020, 26(5):565-56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8
摘要:目的分析悬雍垂低温等离子去黏膜化翻转缝合悬吊术在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具体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基础上对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中度OSAHS患者进行手术方式改良,采取低温等离子去黏膜化并悬雍垂翻转“8”字缝合悬吊固定手术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16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常规HUPPP手术),16例患者为实验组(低温等离子行悬雍垂去黏膜化,悬雍垂翻转“8”字缝合悬吊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前行药物诱导睡眠内镜(DISE)检查评估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根据 ESS评分、鼾声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主观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比较,术后ESS 评分、鼾声量表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方式ESS 评分、鼾声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咽部异物感、咽部干燥、咽部绷紧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永久性腭咽关闭不全患者;术后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呼吸困难,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拔管困难。结论结合低温等离子技术的悬雍垂去黏膜化并翻转缝合悬吊术是针对以腭咽平面、口咽侧壁平面为主要责任平面狭窄及左右狭窄为显著特征的中度OSAHS患者治疗有效的改良手术方法,具有术后反应和主观症状较轻、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特点,短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王海燕,王天宇,梁才全,邹庆云,周梦夏,查旭东,蔡博宇,杜昱聪,刘环海
2020, 26(5):570-57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9
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案,积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例产褥期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析其耳聋分型及听力损失级别,充分考虑患者所处的特殊时期,2例患者均采用2~3周短期断乳+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方案。采用改善内耳微循环、抗凝、营养神经、口服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病例1停药后7 d复诊,眩晕消失,患耳各频率听力提高50 dB左右。病例2停药后7 d复诊,眩晕基本缓解,耳鸣减轻,患耳各频率听力提高30 dB左右。两例患者均在停药后1周恢复哺乳,1个月后复查,新生儿发育正常,患者听力稳定,无再次下降。结论妊娠合并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主要以营养神经为基础,配合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改善情绪,调整睡眠等治疗,且强调早期治疗,用药期间建议短期断母乳,牛乳喂养,停药后1周恢复哺乳,不会造成新生儿营养不良。
2020, 26(5):573-57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20
摘要:目的探讨鼻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手术治疗的1例B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因发现“右鼻旁肿物渐进性增大4个月而入院,术前活检即确诊为BSCC,于2017年2月15日行气管切开+右择期性颈淋巴结清扫(I、II、III区)+右鼻旁恶性肿瘤切除+上颌骨部分切除+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后患者家属拒绝放射治疗。结果术后密切随访32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迹象。结论BSCC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预后较差,首选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需进行密切随访。
2020, 26(5):577-58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21
摘要:目的通过RosaiDorfman病(RDD)患者1例报道,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RDD患者1例,该患者在颅底导航指引下行内镜经鼻结合经口径路鼻咽部肿物切除术。术后辅以激素治疗1个月,2019年1月再次发现舌根肿物,行舌根肿物切除术。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确诊为RDD,局部伤口愈合良好,无出血及咽部狭窄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确诊RDD病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对于呼吸道梗阻、重要部位受压迫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可术后辅以激素。需要定期随诊。
2020, 26(5):581-58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22
摘要:目的探寻一种经颈外下颌下缘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降低手术难度及减少并发症,便于临床推广应用。方法收集经颈外下颌下缘内镜辅助下行茎突截短术患者48例,经颈外下颌角下方切皮,切开颈阔肌及下颌骨下方筋膜,直接进入咽旁间隙,手指探查寻找过长的茎突及尖端,钝性分离茎突,内镜辅助下截短茎突。观察手术切口大小、术野显露程度、术中寻找茎突及分离情况、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手术中均可很好地暴露茎突,容易分离,所有手术出血<10 ml,手术时间≤20 min,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切口隐蔽,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下唇轻度外翻,考虑面神经下颌缘支受损,加用地塞米松治疗,1周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术后1个月复查,所有患者对面部瘢痕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颈外内镜辅助下行茎突截短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2020, 26(5):584-58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2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颈部局灶型Castleman病 (UCD)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 例PTC合并颈部UCD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检索国内外文献。该患者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FNA)倾向PTC,合并右颈侧区淋巴结肿大,行甲状腺右侧腺叶合并峡部切除及右颈II、III、IV、VI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声音嘶哑及低钙症状,术后 4 d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术后病理证实颈侧区肿大淋巴结为UCD。结论PTC合并UCD极为罕见,且UCD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但手术切除多可治愈;PTC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者,临床医生不仅需考虑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可能,还需警惕UCD的存在。
2020, 26(5):587-58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24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后迟发性眶内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外伤后迟发性眶内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史及影像学结果明确诊断后,遂在鼻内镜下行脑膜脑膨出修补术,术后给予降颅压、抗炎等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半个月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头晕、头闷胀感明显好转,左眼球突出较术前缓解,双眼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外伤后发现眶顶骨折缺损后,早期无眶内脑膜脑膨出者,应密切随访及定期复查CT、MRI,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020, 26(5):590-59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25
摘要:目的耳鸣是一种持续或反复出现的主观上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感觉,耳鸣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暂无针对耳鸣的特效药,对于占临床多数的主观性耳鸣,其治疗策略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高压氧治疗、颅脑电刺激治疗、膳食补充治疗等,其中以掩蔽为代表的声治疗在临床干预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声治疗的各种机理、运用方法、管理及与睡眠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结果结论
2020, 26(5):594-59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26
摘要:前庭神经炎(VN)是一种急性发作的自发性及周围性眩晕,可伴有眼震、恶心、呕吐及平衡障碍,但无耳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在周围性眩晕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梅尼埃病(MD)。近年来,大量体外、动物和人体研究结果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参与VN炎症的激活、增殖和分化以及免疫调节的生理过程,血清25-(OH)D水平的缺乏与VN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维生素D水平缺乏影响V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VN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工作中对VN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2020, 26(5):59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27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日常生活在内所产生的污染物每天都不断地排放到大气中,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的暴露与居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耳鼻咽喉作为上呼吸道的门户首当其冲,本文就大气污染物中颗粒污染物及气态污染物对咽喉部疾病及相关症状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初步总结与综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