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5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共识
    • 鼻炎分类和诊断及鼻腔用药方案的专家共识

      2019, 25(6):573-57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1

      摘要 (298) HTML (0) PDF 925.00 Byte (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文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鼻炎(萎缩性鼻炎除外)分类和诊疗的专家共识,其中在治疗方面重点关注了鼻腔局部用药的临床应用,旨在进一步规范鼻炎尤其是慢性鼻炎的诊疗,明确鼻腔局部用药如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和鼻腔盐水盥洗等在鼻炎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及注意事项,以便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用药,提高鼻炎的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 >专家论坛
    •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精准治疗

      2019, 25(6):578-58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2

      摘要 (117) HTML (0) PDF 892.00 Byte (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变应性鼻炎临床上以鼻痒、喷嚏和流涕为典型特征,是一种变应原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目前治疗包括变应原回避、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基于不同免疫表型的精准治疗代表了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未来方向。

    • >变应性鼻炎专栏
    • 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2019, 25(6):585-59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3

      摘要 (114) HTML (0) PDF 1.24 K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以明确该类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提供相关循证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 2019年4月,在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研究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9篇临床研究,包含1 3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有效率很高[RD=0.89, 95%CI (0.82, 0.95),P<0.001],术后鼻通气阻力减小[MD=0.33, 95%CI (0.03,0.62),P=0.03],鼻塞症状评分降低[MD=3.30, 95%CI (0.60,6.00),P=0.02],喷嚏症状评分减小[MD=3.21, 95%CI (1.80,4.62),P<0.001],流涕症状评分减小[MD=3.33, 95%CI (0.66,6.00),P=0.01],并发症发生率很低[RD=0.04, 95%CI (0.01, 0.08), P=0.03],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有效率约为89%,术后鼻通气阻力和鼻塞、打喷嚏、流涕等症状明显减轻,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4%,因此该术式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AR患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 黄花蒿花粉致敏的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2019, 25(6):591-59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4

      摘要 (284) HTML (0) PDF 969.00 Byte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BALB/C 小鼠模型,成功建立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致敏的AR小鼠模型。方法选取BALB/C雌性小鼠约20 g,共20只,随机分为AR组和溶媒组,每组各10只。第1、2周,每只AR组小鼠足底皮下注射 20 μl黄花蒿花粉抗原溶液,对小鼠进行初次致敏,溶媒组小鼠用等量抗原溶媒溶液处理,每周1次,连续2周;第3周,致敏方法同前2周,但剂量减半,同时AR组小鼠双侧鼻腔各滴入 10 μl黄花蒿花粉抗原溶液,溶媒组小鼠双侧鼻腔滴入等量抗原溶媒溶液,隔天1次;第4周,AR组小鼠双侧鼻腔各滴入 10 μl黄花蒿花粉抗原溶液,溶媒组小鼠双侧鼻腔滴入等量抗原溶媒溶液,每天1次。建立模型:模型建立时间不少于35 d。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采用叠加量化积分法计分,行为学积分>5分者表示造模成功,随后通过小鼠鼻黏膜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AR组小鼠经过鼻腔局部激发致敏后均出现AR的临床症状如鼻痒、流涕、打喷嚏等,而溶媒组小鼠均无上述症状。结论本实验建立的AR小鼠模型是成功的,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为AR的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组织形态学依据,值得推广。

    • 变应性鼻炎专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分析

      2019, 25(6):595-59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5

      摘要 (63) HTML (0) PDF 941.00 Byte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年龄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儿在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ul immunotherapy,SLIT)后的起效时间及客观指标变化。方法对282例接受2年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AR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儿均为中重度粉尘螨AR患者,且均接受标准化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并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其中2~5岁年龄组83例,6~9岁年龄组102例、10~13岁年龄组97例。统计3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3、6、12、24个月时的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药物总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 TMS)、视觉模拟量表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结果①全体患儿在接受SLIT治疗3个月后TNSS、TMS和VAS都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比较,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70,P均>0.05);②经各不同年龄组间比较,2~5岁组与10~13岁组在治疗3个月时,TNSS、VA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09、3.99, P<0.05);③接受SLIT半年后的EOS较基线明显下降(Z=-4.544,P<0.05)。结论舌下粉尘螨滴剂治疗3个月后,不同年龄组患儿均观察到疗效,高龄儿童组起效更快;加强对3~12个月龄患儿宣传教育和管理有利于提升和巩固疗效;EOS水平的变化与免疫治疗相关。

    • 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和p62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 25(6):600-60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6

      摘要 (74) HTML (0) PDF 1.05 K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和p62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鼻甲黏膜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eclin1和p62两个基因在68例AR患者及5例健康对照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对照2年随访期内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CRSwNP)的患者,分析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后期是否发展为CRSwNP的AR患者不同个体中的差异。结果68例AR患者在2年之内有11例发展为CRSwNP,发生率为16.18%,其Beclin1基因表达平均水平值为0.38±0.13,显著低于未发展为CRSwNP的另外57例患者Beclin1基因表达平均水平值0.79±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此11例患者在AR阶段的p62基因表达平均水平值为2.67±0.55,显著高于未发展为CRSwNP的另外57例患者p62基因表达平均值1.39±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噬过程的两个标志基因Beclin1的降低和p62的升高将降低自噬水平,AR患者在随访期间发展为CRSwNP,与已证实的CRSwNP患者中Beclin1基因表达降低、p62基因表达升高、自噬水平降低等研究结果一致,所以临床诊断上AR患者中Beclin1和p62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可以为预判其后期是否发展为CRSwNP风险提供临床参考。

    • IL-37靶向TSLP减轻变应性鼻炎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2019, 25(6):606-60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7

      摘要 (48) HTML (0) PDF 837.00 Byte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变应性气道炎症的研究转向关注上皮损伤与下游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而成为目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上皮衍生的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变应性炎症疾病的主要开关,在变应性鼻炎(c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是IL1家族新发现的细胞因子,通过降低循环和器官细胞因子水平而成为先天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天然抑制因子。本文主要就IL37靶向TSLP减轻AR炎症反应进行综述。

    • >论著
    • 筛骨基板及相关结构的胚胎学显微解剖研究

      2019, 25(6):610-61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8

      摘要 (55) HTML (0) PDF 1.34 K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胎龄的胎儿鼻腔结构的解剖观察,了解鼻腔结构,尤其是筛骨各基板、气房发育规律及特点,为临床鼻窦外科学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取9个(共18侧)24~38周胎龄的胎头标本,正中裂开后去除鼻腔黏膜,观察筛骨各基板层次以及基板间骨或软骨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果①24~38周胎儿筛骨均同时存在钩突、中鼻甲、上鼻甲及最上鼻甲结构,最上鼻甲、筛骨水平板以软骨形式存在,各基板在顶部为软骨样组织与筛骨水平板融合在一起构成颅底,相邻基板在筛骨下方外侧壁上有骨性连接在一起;②钩突头端与筛泡上端有倒“U”骨板连接,且早期即可观察到额隐窝雏形;③筛骨外侧壁上骨质厚薄不一,相邻基板间存在多个骨性隆起和凹陷,且随胎龄增大而出现隆起明显和凹陷加深,这些骨性隆起所围成的凹陷即为早期的引流通道。结论通过显微解剖观察,在胚胎学上再次确认钩突与筛泡的骨性连接及基板层次,毗邻基板间在筛骨外侧壁上的骨性隆起(即连接板)将基板间划分为有序的引流通道,为临床鼻窦外科学建立解剖基础。

    • 颞下窝B型径路切除侧颅底肿瘤临床分析

      2019, 25(6):615-61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9·

      摘要 (64) HTML (0) PDF 1.20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颞下窝B型径路在侧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采用颞下窝B型径路治疗8例侧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横纹肌肉瘤1例,成熟型畸胎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颞骨鳞癌1例,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胆脂瘤2例。结果3例患者病变范围主要累及颈静脉孔区、颈内动脉、岩尖;5例患者病变范围主要累及颧弓、颞下颌关节、中颅底甚至颞叶。7例单纯行颞下窝B型径路,1例患者行颞下窝B型径路联合经耳蜗径路,8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病变。所有患者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均未见病变残留。4例患者术后为重度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另外4例患者术后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前面瘫者2例,术后无加重;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2例出现面瘫,其中1例为联合经耳蜗入路患者术中将面神经进行移位,另外1例由于恶性肿瘤已侵犯面神经,术中将受侵犯的面神经切除。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脑脊液耳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偏瘫、死亡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结论颞下窝B型径路在暴露颈内动脉垂直段和水平段、岩尖等部位极具优势,同时这一径路也可用于切除累及颧弓、颞下颌关节甚至累及颞叶的侧颅底肿瘤。

    • 颞下窝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2019, 25(6):62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0

      摘要 (61) HTML (0) PDF 1.71 K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颞下窝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154例颞下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包括专科检查、颅底CT及增强MRI,32例患者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105例,经颈入路26例,经面入路23例。结果37例患者术中输血。内镜经鼻入路全切率90.5%(95/105),4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及换药后治愈,无颅内感染;2例患者术后出血,再次手术止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颈内动脉痉挛、脑梗死,经抗血管痉挛、激素、脑保护剂等治疗后好转。经颈入路全切率100.0%(26/26),5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术后对症支持治疗后顺利拔管。经面入路全切率95.7%(22/23)术后行补液及营养支持治疗。结论颞下窝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评估、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等诊治,正确及时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的早期恢复尤为重要。

    • 隐匿性脑脓肿临床误诊分析

      2019, 25(6):625-62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1

      摘要 (49) HTML (0) PDF 1.22 K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隐匿性脑脓肿的误诊原因。 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9例临床误诊的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体会。结果39例脑脓肿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MRI增强表现为非典型环形强化病灶28例(71.8%),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11例(28.2%)。39例患者术前误诊为胶质瘤22例,星形细胞瘤5例,转移瘤6例,神经元肿瘤1例,梗塞后出血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胆脂瘤1例,颅咽管瘤1例,脑膜瘤1例。39例患者中开颅病灶显微切除35例,立体定向手术4例。32例患者随访(28.5±18.5)个月,疗效良好,MRI复查显示病灶根治无复发者26例,占86.7%。结论不明确的感染病程、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是脑脓肿误诊的原因。对于临床疑似患者,术中预防脓液外溢播散,根治病灶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 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2019, 25(6):630-63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2

      摘要 (64) HTML (0) PDF 0.00 Byte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 2017 年 8月—2019 年 2月应用电磁导航技术行 15例鼻颅底手术,患者病变范围涉及蝶窦、鞍区、咽旁隙、颈静脉孔区、筛顶、蝶骨平台等解剖区域。术前均完善 CT、MRI 等影像学资料,录入导航系统行三维重建,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涉及复杂、重要解剖结构时使用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结果15例手术中1例鼻颅底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约1 000 ml,余手术出血均可控。15例手术术中均未出现重要结构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5 例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1例鼻颅底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考虑肿瘤复发。结论电磁导航技术应用于鼻颅底手术中,安全、精准,手术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解剖结果变异、修正鼻内镜手术、病变广泛的恶性肿瘤患者。

    • 鼻腔鼻窦骨良性病变累及眼眶的鼻内镜手术

      2019, 25(6):635-63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3

      摘要 (58) HTML (0) PDF 966.00 Byte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累及眼眶的鼻腔鼻窦骨良性病变鼻内镜下手术处理方法,分析手术运用特点、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例累及眼眶的骨良性病变,其中骨瘤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骨化纤维瘤2例。2例筛窦骨瘤突入眶内,其余11例均有眶壁不同程度受累。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手术,部分患者结合运用影像导航技术、鼻中隔开窗及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术中准确定位病变界限,对突入眶内病变及受累的眶组织予以彻底切除。所有手术操作均以保护并不突破眶筋膜为原则,除1例突入眶内巨大筛骨骨瘤外,其余术毕均未予眶壁重建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完成手术,受累眶壁及眶内骨性病变均切除彻底。5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眶周轻度肿胀,取出鼻腔填充物后消除,无眼球功能障碍。术后复查CT显示眶内解剖结构及位置正常。随访11~65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相关鼻窦引流通畅、上皮化良好,无远期并发症。结论彻底切除骨良性病变的眶受累解剖结构有利于减少术后复发,鼻眼相关解剖及手术视野和操作角度是手术成功的要点,经鼻内镜手术处理累及眼眶的骨性病变具有微创和疗效好等优势。

    • Fra-1与Fra-2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2019, 25(6):639-64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4

      摘要 (45) HTML (0) PDF 1.06 K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别探讨Fra1(fosrelated antigen1)、Fra2(fosrelated antigen2) 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arcinoma cell, LSCC)中表达情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手术切除标本47例LSCC组织和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Fra1和Fra2基因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在癌组织中分析两者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两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Fra1和Fra2基因在LSCC中蛋白水平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LSCC中两基因蛋白水平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相关,与病理分级、年龄、解剖分区无关;两者mRNA水平表达量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1),Fra1基因表达情况受到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吸烟参数影响,与年龄、解剖分区参数不相关。而Fra2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相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吸烟、年龄、解剖分区等参数不相关。此外Fra1、Fra2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量数值行直线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70, P<0.01)。结论LSCC组织中Fra1、Fra2基因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增高,两者的表达产物呈正相关。两基因之间可能相互活化表达促进喉癌的发生与发展。

    • CDR1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 25(6):645-64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5

      摘要 (40) HTML (0) PDF 951.00 Byte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7(CDR1as)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CDR1as与miR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2013年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为鳞状细胞癌的标本61例,同期选取病理确诊为炎症或正常黏膜的癌旁组织(距肿瘤切缘大于0.5 cm)标本4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喉癌及癌旁组织中CDR1as、miR7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Realtime PCR显示,在LSCC组织中,CDR1as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miR7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001); CDR1as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LSCC组织中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LSCC组织中显著增高(P<0.01);CDR1as在不同TNM分期患者的喉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1as在LSCC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0.02);同时,CDR1as表达水平与miR7表达呈负性相关(r=-0.643,P=0.001)。结论CDR1as参与LSCC的发生和发展,其表达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CDR1as与miR7呈现出的一定的相关性,CDR1as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7的表达影响喉癌进展。

    • T1aN0M0声门型喉癌术后发声功能评估

      2019, 25(6):650-65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6

      摘要 (81) HTML (0) PDF 854.00 Byte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T1aN0M0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嗓音障碍程度。方法对70例T1aN0M0声门型喉癌患者术后进行嗓音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为声门型鳞状细胞癌(T1aN0M0),其中21例采用CO2激光手术,49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手术。CO2激光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低温等离子刀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主观听感知方面:CO2激光组术后嗓音障碍程度轻于低温等离子刀组;客观参数方面:两两比较显示基频微扰(Jitter)敏感度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数相关性检验显示:谐噪比(HNR)与主观G相关性最好。结论所选声学主、客观参数一致性较好,CO2激光术后患者主观嗓音评估优于低温等离子刀。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及白天嗜睡的相关性研究

      2019, 25(6):655-65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7

      摘要 (102) HTML (0) PDF 852.00 Byte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及白天嗜睡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5月—2018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OSAHS的患者257例,分为轻、中、重3组,用Epworth嗜睡(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分别评价患者的嗜睡程度和睡眠质量,共253例患者完成量表。将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rhypopnea index,AHI)与嗜睡程度、睡眠质量进行比较,评价其相关性。结果患者AHI与白天嗜睡程度呈正相关(r=0.249, P<0.001);与PSQI量表中主观睡眠质量(成分Ⅰ)呈正相关(r=0.261, P=0.004);与日间功能障碍(成分Ⅶ)呈正相关(r=0.127, P=0.025)。PSQI总体睡眠质量评分与ESS的嗜睡程度呈正相关(r=0.214, P=0.001)。结论AHI、白天嗜睡、睡眠质量三者均只能从各自角度反映OSAHS患者的严重程度。在评估OSAHS患者严重程度时,三者不能互为替代,要相互结合、综合评价。

    • >临床报道
    • 声反射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诊断价值

      2019, 25(6):660-66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8

      摘要 (80) HTML (0) PDF 834.00 Byte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耳科门诊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检出率,探讨声反射在协助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是否伴有中耳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耳鼻咽喉科门诊169例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伴有中耳积液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听力正常与听力下降患者的鼓室图、同侧声反射及纯音测听等资料进行对比。结果169例(237耳)经鼓膜穿刺证实为中耳积液的患者中,223耳(94.1%)未引出声反射,14耳(5.9%)引出声反射;鼓室图异常200耳(84.4%),正常者37耳(15.6%);216耳(91.1%)有传导性听力下降,21耳(8.9%)听力正常。不论听力是否下降,同侧声反射的未引出率均高于异常鼓室图的概率(P<0.05);在不同听力及不同类型鼓室图中,声反射的未引出率没有差异(P>0.05),具有无创、快捷及客观等优点,能更好的帮助临床工作者评估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预后。结论声反射能协助提高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伴中耳积液的检出率,具有无创、快速及客观等优点,能更好地帮助临床工作者评估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预后。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婴儿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

      2019, 25(6):664-66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9

      摘要 (60) HTML (0) PDF 940.00 Byte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婴儿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经鼻入路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4例婴儿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术后未放置扩张管,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及生理性海水清洁鼻腔,随访24个月,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例均获满意疗效,鼻内镜检查后鼻孔均通畅,鼻腔通气良好,未发生再闭锁及肉芽增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婴儿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未发生再闭锁,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的体会

      2019, 25(6):667-66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0

      摘要 (112) HTML (0) PDF 894.00 Byte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北京市仁和医院诊治的5例鼻腔妊娠期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术中出血1~100 ml,平均出血20 ml,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例均治愈,术后无出血及并发症,血管瘤均一次性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鼻腔妊娠期血管瘤如果反复出血或出现并发症,宜尽早手术治疗。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及微创等优点,是治疗鼻腔妊娠期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10例马德龙病Ⅰ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9, 25(6):670-67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1

      摘要 (62) HTML (0) PDF 1014.00 Byte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马德龙病(Madelung’s disease)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减少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及外出会诊治疗的10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马德龙病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57岁,平均51岁。病变集中在颈项部、枕部,可伴有呼吸困难、吞咽不适、上臂疼痛、声音嘶哑及偏头困难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有长期饮酒史。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脂肪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结论马德龙病主要发生在长期饮酒史的中年男性,该病多伴有肝功能异常,手术治疗是马德龙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病变范围较大患者需采用分次手术治疗。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2019, 25(6):674-67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2

      摘要 (42) HTML (0) PDF 899.00 Byte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中的浸润程度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眉山市人民医院2014~2017年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鼻息肉(包括Ⅱ、Ⅲ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Ⅱ型1期有效率为100.00%,Ⅱ型2期有效率为88.00%,Ⅱ型3期有效率为100.00%,Ⅲ型有效率为82.61%,Ⅱ型1期和3期有效率均高于Ⅱ2期和Ⅲ型 ,Ⅱ型2期有效率高于Ⅲ型 ,但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鼻息肉手术有效率为100.00%,Ⅱ度有效率为96.43%,Ⅲ度有效率为75.00%, Ⅳ度有效率为0.00%,Ⅰ度有效率均高于Ⅱ、Ⅲ和Ⅳ度(χ2=4.009、11.786、52.000,P<0.05),Ⅱ、Ⅲ度手术有效率高于Ⅳ度(χ2=19.371、12.000,P<0.05),Ⅱ与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2,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术后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术后疗效相关,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术后疗效有关,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深,鼻息肉术后疗效越差,手术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鼻喷激素,对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病案报道
    • 原发于鼻咽部的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2019, 25(6):678-67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3

      摘要 (43) HTML (0) PDF 985.00 Byte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采用自体肋软骨整复歪鼻同期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例

      2019, 25(6):680-68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4

      摘要 (64) HTML (0) PDF 1.09 K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教学园地
    • Seminar联合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在耳鼻咽喉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2019, 25(6):683-68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5

      摘要 (72) HTML (0) PDF 840.00 Byte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Seminar联合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见习的七年制学生4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将采取传统教学法的设为对照组(n=24),Seminar联合病案导入式教学法的设为实验组(n=24)。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基本检查操作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为(93.00±3.13)分,基本检查操作成绩为( 90.25±2.97)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 87.70±3.57)分、( 85.92±4.68)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学生的教学质量满意度( 95.80%) 高于对照组学生( 70.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inar联合病案导入式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操作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展临床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系统的掌握,教学效果显著。

    • >综述
    • 慢性鼻窦炎动物模型应用现状及评价指标

      2019, 25(6):687-69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6

      摘要 (129) HTML (0) PDF 851.00 Byte (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慢性鼻窦炎(chrohic rhinosinusitis,CRS)是上呼吸道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目前国内外指南的治疗方法难以根治,主要原因是该疾病病因复杂呈异质性、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基础研究缺乏成熟稳定的动物模型是重要原因。目前建立的CRS动物模型还存在各种争议,未形成成熟稳定公认的动物模型。本文就近十年来国内外建立CRS动物模型的现状进行简要综述,分析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以期对未来研究CRS选择正确的模型起指导作用。

    • 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与听力筛查研究进展

      2019, 25(6):69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7

      摘要 (58) HTML (0) PDF 873.00 Byte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随着听力筛查工作不断的推广以及听力筛查技术不断的革新,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也逐渐明确,本文就以下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进行相关阐述:①低胎龄出生儿;②新生儿感染性疾病;③新生儿缺氧性疾病;④高胆红素血症;⑤耳毒性药物的影响;⑥遗传因素;⑦环境因素,并对相关高危因素损害听力机制进行阐明;探讨了目前各种听力筛查方法在听力筛查工作中的优势、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法。进而得出结论:针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严格按照听力筛查工作流程对其进行严格的筛查,同时联合耳聋基因筛查,长期对其听力进行检测和随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