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3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鼻-鼻颅底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

      2017, 23(6):501-508.

      摘要 (82) HTML (0) PDF 1.05 K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见,而且病理类型繁多。针对单一病理类型的多中心的研究缺乏。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辅助以放疗,化疗作用有限。鼻-鼻窦恶性肿瘤的总体预后不佳。本文总结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特别是内镜经鼻手术在切除鼻腔鼻窦颅底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以及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展。介绍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评估和治疗策略以及随访的规范建议。

    • >颅底疾病专栏
    • 颅骨过度气化诊治并文献复习

      2017, 23(6):509-512.

      摘要 (88) HTML (0) PDF 996.00 Byte (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颅骨过度气化较为罕见,通过介绍诊治的颅骨过度气化患者,了解颅骨过度气化的发病机理。方法分析颅骨过度气化患者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颅骨过度气化发病机理可能与颅咽管功能障碍、球阀机制及Valsalva手法有关。颅骨过度气化多表现为颅骨气腔形成、局部膨隆、局部骨质破坏等,可涉及颅盖骨、颅底骨、上颈椎等部位。局部部位的过度气化及骨质缺损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确切疗效。结论颅骨过度气化较为罕见,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进一步认识可为相关学科医师正确识别本病提供可靠依据。

    • 中央区窦镰旁大型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2017, 23(6):512-516.

      摘要 (67) HTML (0) PDF 1.18 K (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中央区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总结该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2015年40例中央区窦镰旁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按照Simpson分级 40例患者其中位于中央区侵犯大脑镰及矢状窦壁者22例行Simpson I级切除16例,Simpson II级切除6例;位于中央区侵犯大脑镰及矢状窦腔者6例行Simpson I级切除4例(肿瘤致窦腔完全闭塞),Simpson IV级切除2例(肿瘤未使窦腔完全闭塞);位于中央区皮层深部只侵犯大脑镰者5例均为Simpson I级切除;位于中央区皮层凸面只侵犯矢状窦者7例,其中只侵及窦壁者5例Simpson I级切除3例,Simpson II级切除2例,侵入窦腔者2例均行Simpson IV级切除。以上4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Simpson I级切除的28例患者均无复发;Simpson II级切除8例者其中7例无复发,1例随访半年后肿瘤复发,予以伽马刀治疗后肿瘤消失;Simpson IV级切除4例随访1年后肿瘤均有所增长,均予以伽马刀治疗,之后失访。术后出现偏瘫者10例,随访1年后完全恢复者6例,4例部分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静脉窦等的血管影像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保护功能区皮层结构及回流静脉,从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全切率,降低致残及复发率,避免死亡。

    • 内镜经鼻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止血策略

      2017, 23(6):517-521.

      摘要 (87) HTML (0) PDF 788.00 Byte (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在内镜经鼻颅底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中,针对不同的出血方式采取科学的综合止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1例颅底良性肿瘤患者,全部患者行内镜经鼻手术入路。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2014年2月之前住院的病例74例,未采取新材料、新技术止血措施的为对照组。术中血管出血主要应用双极或单极电刀电凝止血,创面渗血主要采用纱条、纱布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2014年2月以后住院的患者87例,采取新型止血材料以及射频等离子刀等新技术止血措施的为实验组。实验组采取综合止血方法,如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供血血管,术中尽可能先解剖分离相关责任血管,以射频等离子刀予以切断、凝结;切除肿瘤时,以射频等离子刀切割、凝结交替进行,逐步分离肿瘤;手术创面毛细血管渗血,采取速即纱(Surgicel)压迫止血、或射频等离子刀凝结止血;海绵窦等大的静脉窦出血,采用速即纱或Surgiflu/Surgifoam填塞止血。对于术中的出血量、止血方法、手术时间,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实验室化验检查、颅底CT及MRI检查、部分患者行头颅DSA检查。对照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50~2 100 ml,平均410+50 ml;手术时间50~310 min,平均120+20 min。实验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50~1 600 ml,平均280+50 ml;手术时间45~220 min,平均90+20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都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与肿瘤的性质、部位、血供相关,肿瘤血供丰富、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复杂者,出血量较大;与肿瘤的大小无关;与手术时间无关。结论熟练掌握内镜颅底外科相关区域的三维解剖,尤其是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是手术成功的前提;科学运用止血新材料、新技术,针对不同出血方式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以保持术野清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对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2017, 23(6):522-524.

      摘要 (96) HTML (0) PDF 780.00 Byte (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为内镜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6月~2017年6月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病例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美罗培南,并行全身应用美罗培南组(简称引流组)12例,其余单纯全身应用美罗培南组(简称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生化变化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 d及1周,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定量均降低,脑脊液葡萄糖均升高,引流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治愈率91.7%,对照组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流组死亡率8.3%,对照组死亡率22.2%。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美罗培南,并行全身应用美罗培南治疗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 颈内动脉颅底内镜手术解剖

      2017, 23(6):526-528.

      摘要 (76) HTML (0) PDF 1.04 K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颅底内镜相关的颈内动脉解剖进行观测,为安全实施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8具成人尸头颈内动脉分别以内镜术式和大体方式解剖,观察颈内动脉和周围结构之间关系,并做相关解剖测量。结果颈内动脉前膝位于蝶窦外侧壁后上和视神经压迹向内下约成60度角方向、鞍底外侧,其水平段和面神经鼓室段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前部和Ⅲ、Ⅳ、Ⅴ等脑神经相邻,后部和耳蜗相邻出破裂孔。结论颈内动脉和耳鼻结构密切相关,其各段都可通过密切关联结构进行定位,了解该区域结构之间关系对安全开展颅底内镜手术意义重大。

    • >论著
    • 头颈部多发副神经节瘤的诊疗分析和文献复习

      2017, 23(6):529-535.

      摘要 (86) HTML (0) PDF 1.53 K (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头颈部多发副神经节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头颈部多发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结果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是主要诊断依据,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未放、化疗。结论头颈部多发性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与肿物发生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及分泌激素情况有关;影像学检查在本病的诊断、手术及随访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颈咽部软组织缺损

      2017, 23(6):536-540.

      摘要 (74) HTML (0) PDF 1.52 K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acromial artery perforator,TAAP)是近年来应用于颈部和咽部组织缺损的新技术,本文分析使用TAAP修复颈咽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7年4月诊治20例TAAP修复咽瘘、咽部黏膜缺损和颈部皮肤缺损。本组患者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3岁。下咽癌切除+全喉切除10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7例,颈部皮肤缺损3例。咽部黏膜缺损4.5 cm×3 cm~6.5 cm×5 cm,颈部皮肤缺损5.5 cm×4 cm~8 cm×6 cm,皮瓣大小6 cm×4 cm~8 cm×6 cm。结果18例术后皮瓣成活,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没有出现皮瓣坏死,其中15例行下咽黏膜修复的患者,术后2~5周恢复经口进食并行术后放疗,剂量60~67 Gy。另2例术中发现穿支血运障碍,更换成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缺损。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14个月出现胸段食管癌,1例术后18个月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均予以放化疗, 1例术后1年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予以化疗,余病例无复发。结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因为邻近颈部、血管相对恒定、皮瓣薄适用于修复咽部黏膜和颈段食管缺损;胸肩峰动脉为血管蒂的一蒂双岛的TAAP和胸大肌皮瓣同时修复复杂的颈部皮肤和咽部黏膜缺损。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细小,穿越锁骨下隧道时穿支区域和血管蒂不能扭曲,发现皮瓣血运异常应及时更换其他修复方法。

    • 紧密连接蛋白在声带白斑伴咽喉反流患者声带黏膜中的表达

      2017, 23(6):541-545.

      摘要 (61) HTML (0) PDF 1.16 K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oles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TJPs) in vocal mucosal barrier damage via probing thei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in vocal mucosa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vocal leukoplakia accompanied with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Methods26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vocal leukoplak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e., groups with and without LPR) (13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24h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Mucosal specimens of vocal cord were collected from all the patients during operation. HE staining was used to scor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mucos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was utiliz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y of mucosal tight junction, and Western blot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Claudin1 and ZO1.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group without LPR, marke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poor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epithelium were observed via HE staining, TEM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electron dense materials around the tight junction and obvious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tight junction, and Western blot showed decreased expressions of Claudin1 and ZO1 in the specimens from the group with LPR. Furthermore,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confirmed that expressions of Claudin1 and ZO1 were decreased within cytoplasm in those from the group with LPR.ConclusionRefluxed materials may cause structural damage of tight junction and abnormal expressions of TJPs, thus leading to structural damage of intercellular junction, intercellular spaces dilat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epithelial permeability, 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vocal mucosal barrier damage in vocal leukoplakia accompanied with LPR.

    • 低领弧形切口功能性颈廓清术治疗甲状腺癌临床研究

      2017, 23(6):546-549.

      摘要 (72) HTML (0) PDF 916.00 Byte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低领弧形切口功能性颈廓清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2侧术中采用低领弧形切口行颈廓清术(Ⅱ~Ⅵ区)。统计低领弧形切口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及颈部各区淋巴结清扫数,并通过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感觉与美容满意度。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采用低领弧形切口行改良根治性颈廓清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淋巴结清扫彻底性、颈部感觉功能保留良好、颈部皮肤牵拉影响小、外观满意度值高的优点。缺点是手术时间略长,但熟练掌握后可明显缩短。结论对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采用低领弧形切口手术方式,能保证手术的彻底性,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改善患者颈部感觉及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 锥形束CT对鼻咽癌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的验证分析

      2017, 23(6):550-554.

      摘要 (66) HTML (0) PDF 838.00 Byte (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量并比较分析鼻咽癌两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并确定其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外放边界。方法73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头枕+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35例和发泡胶+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38例均实施调强放射治疗,在治疗摆位纠正前进行锥形束(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扫描共429次,其中头枕+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201次,发泡胶 +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228次。将获得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得到X、Y、Z轴方向上的平移及旋转误差,并对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头枕+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在X、Y、Z轴上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11±0.08)、(0.15±0.12)、(0.12±0.10)c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 0.59°±0.53°、0.84°±0.62°、0.61°±0.51°,外放边界分别为0.33、0.46、0.37 cm;发泡胶+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9±0.07)、(0.13±0.09)、(0.11±0.10)cm, 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55°±0.49°、0.69°±0.51°、0.58°±0.46°,外放边界分别为0.28、0.39、0.35 cm。采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和头枕+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组在Y轴上的平移及旋转角度误差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鼻咽癌患者,可减小其在Y轴(头脚)方向的平移及旋转误差。CBCT可精确地测量出摆位误差,对外放边界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 >短篇论著
    • 喉前淋巴结转移对声门型喉癌治疗的指导作用

      2017, 23(6):555-558.

      摘要 (74) HTML (0) PDF 821.00 Byte (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声门型喉癌喉前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改进喉癌规范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方式治疗的73例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早期喉癌和中晚期喉癌之间、喉前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局部复发和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73例声门型喉癌患者中喉前淋巴结阳性率4例,阳性率5.47%(4/73)。中晚期喉癌(Ⅲ期、Ⅳ期)比早期喉癌(Ⅰ、Ⅱ期)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喉前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前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均与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喉癌较早期喉癌更容易发生术后淋巴结转移;喉前淋巴结阳性比阴性更容易发生术后淋巴结转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喉癌较早期喉癌更容易发生术后局部复发;喉前淋巴结阳性比阴性更容易发生术后局部复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前淋巴结阳性比阴性组生存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前淋巴结转移在中晚期喉癌中发生率较高,应常规予以清扫。发生喉前淋巴转移的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局部复发几率均增加,预后较差,提示需要术后进一步治疗的必要性。

    • HIF-1α、ERα和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7, 23(6):559-562.

      摘要 (74) HTML (0) PDF 845.00 Byte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乏氧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 ER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 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88例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HIF-1α、ERα和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三者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HIF-1α、ERα和MMP-9三者阳性率(70.45%,62.5%和84.1%)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PTC组织中HIF-1α、ERα和MMP-9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在淋巴结转移组和临床Ⅲ~Ⅳ期病例3者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临床I~Ⅱ期病例(P<0.05或P<0.01);ERα阳性率在直径>2 cm的病例高于直径≤2 cm者(P<0.05);HIF-1α与ERα、HIF-1α与MMP-9阳性率呈正相关(均为P<0.01);ERα阳性率与MMP-9也呈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HIF-1α、ERα高表达可能通过MMP-9参与PTC的临床进程。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析及临床意义

      2017, 23(6):563-565.

      摘要 (83) HTML (0) PDF 759.00 Byte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原菌群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收治的16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及真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63例患者中,有136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铜绿假单胞菌(29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2株)为主,真菌6株。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不同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7, 23(6):566-569.

      摘要 (50) HTML (0) PDF 777.00 Byte (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例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例)予以常规抗病毒激素等支持对症处理,观察组(1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起效时间、平均疗程,测定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面神经功能分级、起效时间、平均疗程以及面神经传导速度上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疗效好,临床上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 >临床报道
    •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疗效分析

      2017, 23(6):570-573.

      摘要 (87) HTML (0) PDF 772.00 Byte (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不同下鼻甲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双侧下鼻甲的同一术式处理。A组72例,行双侧下鼻甲骨黏骨膜下骨质部分切除术;B组66例,行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的恢复以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鼻阻塞视觉模拟评分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阻力检测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远期疗效优于B组。结论两种术式都保留了下鼻甲的黏膜以及舒缩功能的血窦组织,在进行有效减容的同时,保留下鼻甲正常的功能, 但从远期效果来看,下鼻甲前端黏骨膜下入路骨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明显好于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于下鼻甲黏膜下组织增生或(和)下鼻甲骨质增生所引起的鼻阻塞均有良好的效果,值得适当放宽手术适应证。

    • 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切除会厌囊肿的临床体会

      2017, 23(6):574-576.

      摘要 (133) HTML (0) PDF 818.00 Byte (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切除会厌囊肿的麻醉方法、手术效果,总结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42例会厌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全身麻醉下采用超声刀切除会厌囊肿,术后随访1年,行电子喉镜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1例患者均达到治愈,1例出现会厌萎缩。结论超声刀切除会厌囊肿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但术中操作应仔细,避免大面积热损伤而出现术后患者疼痛、会厌萎缩的可能。

    • 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新生儿舌根囊肿疗效观察

      2017, 23(6):577-579.

      摘要 (107) HTML (0) PDF 809.00 Byte (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新生儿舌根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本科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1例新生儿舌根囊肿患儿进行治疗,观察患儿预后,并进行随访。结果21例新生儿囊肿均完全切除,患儿无明显咽痛、出血等并发症,吸奶、舌根运动及发音功能不受影响。随访6个月至3年,无一例复发,治愈率100%。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新生儿舌根囊肿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临床交流
    • 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一期切除术

      2017, 23(6):580-581.

      摘要 (63) HTML (0) PDF 743.00 Byte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多功能支撑喉镜在声门暴露困难中的应用

      2017, 23(6):582-583.

      摘要 (71) HTML (0) PDF 747.00 Byte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案报道
    • 面神经血管瘤1例

      2017, 23(6):584-585.

      摘要 (73) HTML (0) PDF 988.00 Byte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睡眠分析报道1例

      2017, 23(6):586-588.

      摘要 (64) HTML (0) PDF 1012.00 Byte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蛋白质基因组学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2017, 23(6):589-593.

      摘要 (67) HTML (0) PDF 787.00 Byte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头颈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017, 23(6):594-598.

      摘要 (76) HTML (0) PDF 787.00 Byte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17年第23卷第6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