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3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与嗓音医学

      2017, 23(5):399-403.

      摘要 (77) HTML (0) PDF 939.00 Byte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又称为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非接触式、无损、实时、高分辨率的影像诊疗技术,首先主要应用于眼科视网膜沟的检测,以及心血管疾病中对于冠状动脉内膜不稳定粥样斑块的探查。同时还应用于泌尿外科及消化内科对于黏膜上皮疾病的诊断。由于OCT能够准确检测声带的分层结构,目前逐渐成为嗓音医学中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之一,应用于声带结构的检测,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嗓音显微外科手术以及对声带振动形态的观察等方面。

    • >述评
    • 中国艺术嗓音医学现状与未来

      2017, 23(5):404-408.

      摘要 (84) HTML (0) PDF 872.00 Byte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艺术嗓音医学是声乐表演艺术和嗓音医学相互融合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它不但对歌唱表演人才的选拔、训练、声部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在预防和保护演员、歌手的艺术生命及维护其他职业用嗓者的嗓音健康方面也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六大方面阐述了我国艺术嗓音医学的发展现状,从七大方面提出了对艺术嗓音医学发展未来的设想和建议。

    • >嗓音学专栏
    • ABCLOVE嗓音训练法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观察

      2017, 23(5):409-412.

      摘要 (172) HTML (0) PDF 831.00 Byte (1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治疗单侧声带息肉患者发音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确诊为单侧声带息肉并伴有发音障碍的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进行嗓音康复训练,每周1次,训练次数共6次。治疗前后应用电子喉镜、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和计算机嗓音分析仪进行主客观嗓音障碍程度评估,以嗓音嘶哑指数(RAP%)、最长发声时间(MPT)、基础音频范围(Hz)和息肉大小等指标评判治疗效果。结果应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进行嗓音康复训练后,所有患者发音均有改善,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86.3%。① 治疗后复查电子喉镜有9例患者声带息肉消失,11例声带息肉较治疗前缩小,12例声带息肉无明显改变患者因声嘶等症状明显缓解达到日常用声需求,从而避免了手术治疗;② 治疗后VHI评分(功能、生理、情感和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 嗓音分析结果提示,嗓音嘶哑指数(RA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最长发声时间(MPT)训练后较前显著延长(P<0.01),基础音频范围(Hz)和音强(dB)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ABCLOVE嗓音训练法可针对声带息肉等临床常见喉部炎性病变造成的发音障碍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发音、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常规手术,达到减少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目的。

    • 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分析及动态喉镜记波扫描评估

      2017, 23(5):413-417.

      摘要 (99) HTML (0) PDF 1.12 K (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嗓音学分析方法评估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的嗓音特征,探讨动态喉镜记波扫描(videostrobokymography,VSK)在评价声带麻痹患者声带振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例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及30例嗓音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嗓音学检测,并进行动态喉镜检查生成喉记波图像,分析两种方法在诊断声带麻痹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嗓音学分析显示,单侧神经性声带麻痹患者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频(F0)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谱图主要见中频、高频区谐波声能减弱或消失,二、三共振峰(F2、F3)基本消失,噪声成分明显增加;低频区谐波及共振峰(F1)仍存在,呈现不规则、中断现象;最长发声时间(maximun phonation time,MPT),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SK图像中,正常对照组声带相位均基本对侧,黏膜波正常开放商为0.48;声带麻痹组的声带闭合相均未见声门闭合,开放商均为1。结论嗓音学分析可客观评估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特征。VSK是一种评价检查声带振动功能的有效方法,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嗓音客观分析在喉科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2017, 23(5):418-421.

      摘要 (117) HTML (0) PDF 832.00 Byte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嗓音元音分析及嗓音障碍严重指数的研究,评估其是否可以用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嗓音疾病。方法对811例嗓音疾病患者的持续元音测试和音域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诊断将受试者分成8个疾病组。在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选择方差分析中的Dunnett T3检验方法进行组间的两两对比分析,检验标准α=0.05。结果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受试者F0min、Jitter、Shimmer、SPLmax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受试者F0、Jitter、F0max、F0min、SPLmax、SPLmin各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男性受试者除喉癌组与任克间隙水肿组、声带息肉组与任克间隙水肿组的Jitter和F0max,声带白斑组与任克间隙水肿组的F0max,息肉组与喉癌组的SPLmax存在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参数在任意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受试者除囊肿组与声带麻痹组、声带小结组与声带麻痹组的SPLmax,声带息肉组与声带小结组的DSI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参数在任意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分析可用来评估发声的障碍程度,但以目前所用参数尚不能有效鉴别诊断喉部疾病。

    • 嗓音训练治疗声门闭合不全所致功能性嗓音障碍的疗效分析

      2017, 23(5):422-426.

      摘要 (120) HTML (0) PDF 1.16 K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嗓音训练对声门闭合不全的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4例声门闭合不全的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进行8周的嗓音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健康宣教、肌肉放松、喉部按摩、暖嗓、呼吸训练、嗓音训练和共鸣训练,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GRBAS评估、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估、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比较训练前后评估结果。结果24例患者训练后电子喉镜检查16例患者声门闭合良好(66.67%,16/24),6例声门裂隙变小(25.00%,6/24),2例声门裂隙无明显变化(8.33%,2/24);GRBAS评分中总嘶哑度G(0.61±0.66)明显低于训练前(1.91±0.87)(P<0.05),粗糙声R(0.51±0.58)明显低于训练前(1.41±0.52)(P<0.05);VHI评分总分(29.21±21.02)分明显低于训练前的(52.35±23.45)分(P<0.05);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最长发声时间(15.24±3.64)s比训练前(9.02±3.45)s明显延长(P<0.05),基频微扰、最高基频、最低音强、嗓音障碍严重指数训练后分别为(0.21±0.08)%、(420.11±44.21)Hz、(54.21±3.20)dB、(1.62±0.82)比训练前的(0.92±0.12)%、(375.21±49.21)Hz、(56.81±3.42)dB、(0.21±1.02)有改善(P<0.05)。结论嗓音训练能改善声门闭合不全的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的声门闭合及嗓音质量。

    • 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微瓣显微缝合技术在喉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2017, 23(5):427-430.

      摘要 (102) HTML (0) PDF 1.25 K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微瓣显微缝合技术在喉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患者,其中声带任克氏水肿12例,声带广基息肉24例,声带囊肿10例,手术中利用微瓣技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保留声带微瓣并进行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声带黏膜的显微缝合。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频闪喉镜检查,并进行嗓音GRBAS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 VHI) 主观评分及客观嗓音分析,主要为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长发声时间(maximun phonation time,MPT)及嗓音障碍严重程度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安全切除病变组织后,保留声带黏膜微瓣,均成功的进行了支撑喉镜显微镜下的显微缝合声带黏膜,术后患者声带黏膜光滑,声带闭合情况良好,黏膜波接近于正常;主客观嗓音分析提示患者嗓音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声带良性病变合适的病例,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微瓣显微缝合技术有利于患者声带黏膜的保护,术后患者嗓音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得以提高。

    • >论著
    • 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预后的对比分析

      2017, 23(5):431-434.

      摘要 (89) HTML (0) PDF 838.00 Byte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及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7例(258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儿童突发性聋患者(儿童组)26例(29耳),成人突发性聋患者(成人组)211例(229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突发性聋患者的年龄、性别、耳侧、初诊时间、就诊听阈、听力曲线、有否伴有耳鸣、眩晕及耳闷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儿童突发性聋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11.0%;儿童组就诊听阈平均为(88.7±15.8)dB,高于成人组[(71.8±23.6)dB,(P<0.05)];儿童组听力曲线为全聋型的占69.0%,高于成人组(44.5%,P<0.05);经治疗后,儿童组的总体有效率为51.7%,成人组总体有效率为45.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儿童组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就诊听阈及伴发眩晕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中,初诊时间、就诊听阈及伴发眩晕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突发性聋患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成人重,但治疗后两者总体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且不伴发眩晕者预后较好;就诊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成人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而年龄、性别、耳侧以及是否伴发耳鸣、耳闷对儿童及成人突发性聋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 外鼻肿瘤术后局部皮肤缺损Ⅰ期皮瓣修复的两种方法

      2017, 23(5):435-438.

      摘要 (97) HTML (0) PDF 967.00 Byte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在外鼻肿瘤术后局部皮肤缺损中Ⅰ期皮瓣修复的两种方法,而尖端折叠鼻唇皮瓣修补与眉间跨鼻双瓣修补,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外鼻肿瘤切除术后,根据不同缺损部位选择不同的Ⅰ期修复方法。鼻翼及鼻背缺损用尖端折叠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方法(9例),眉间缺损选择跨鼻皮瓣修复方法(6例)。 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鼻部及周围皮肤无明显畸形,皮瓣均成活,血运好,皮瓣色泽红润、大小匹配,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外鼻肿瘤切除后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重建鼻部基本轮廓,保持鼻部及面部外形及结构的完整性,提高美学效果、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及术后的生活质量。

    •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与舌再造

      2017, 23(5):439-443.

      摘要 (92) HTML (0) PDF 1.64 K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与舌再造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6年1月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对42例舌癌患者行舌癌根治术同期行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其中舌缘癌22例,舌腹癌17例,口底癌累及舌3例,肿瘤根治术后形成6.5 cm×3.5 cm~11.0 cm×7.5 cm大小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结果皮瓣长(8.6±0.3)cm、宽(5.1±0.2)cm、厚(2.3±0.5)cm。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6±0.4)cm。42例肌皮瓣全部存活,供区直接闭合。皮瓣外观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14~64个月。再造舌形态良好,吞咽、语言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质地好,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是舌癌术后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的理想选择。

    • 咽旁隙肿瘤的手术治疗

      2017, 23(5):444-448.

      摘要 (126) HTML (0) PDF 1.27 K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诊断及治疗的52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手术入路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52例患者中23例(44.2%)经颈侧入路,14例(27%)经腮腺颈侧(腮颈)入路,10例(19.2%)为颈侧下颌骨入路,5例(9.6%)经口内入路。术后病理良性占80.8%,恶性19.2%。唾液腺及神经源性肿瘤分别占总数的46.2%和28.8%。52例患者中48例行Ⅰ期手术切除,术后恶性肿瘤复发率30% (3/10),良性肿瘤复发率7.1%(3/42)。结论术前运用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手段判断肿瘤性质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完善手术计划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术中充分暴露肿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 MTA2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7, 23(5):449-452.

      摘要 (93) HTML (0) PDF 1.04 K (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舌癌患者和正常人中转移相关蛋白2(metastasis associated protein 2,M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舌鳞癌患者95例,同时选取癌旁正常舌黏膜25例;同期另各取20例舌癌组织与20例癌旁正常上皮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5例确诊为舌癌组织及25例相应癌旁正常舌黏膜上皮组织中MTA2的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20例舌癌组织与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MTA2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MTA2的mRNA和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MTA2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MTA2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TA2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 西藏高海拔地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治疗经验

      2017, 23(5):453-457.

      摘要 (104) HTML (0) PDF 868.00 Byte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西藏高原地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病特点,总结适合高海拔地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医院2008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总结西藏高海拔特殊地理环境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疗方案。结果25例患儿均全身麻醉加表面分段复合麻醉,其中12例行硬支气管镜治疗,10例取出异物,2例转低海拔内地医院,随诊取出异物。3例在直接喉镜下试取2例取出异物,失败的1例改用硬支气管镜取出。4例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试取,1例取出,3例未取出,其中2例死亡。4例患者行气管切开,自气管切开处取出异物。2例转心胸外科行开胸手术取出异物。结论对于高原地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快速准确的诊断,选择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

    • >短篇论著
    • 湖南省79539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2017, 23(5):458-460.

      摘要 (97) HTML (0) PDF 819.00 Byte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为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分析2016年度湖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数据报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质控指标进行分析:初筛率、初筛通过率、复筛率、复筛通过率、转诊率、接诊率、干预率及发病率。结果2016年度湖南省新生儿活产数为795399例,新生儿听力初筛率为99.02%,初筛未通过率为10.15%,复筛率85.90%。转诊率2.51%,接诊率为64.70%,双侧先天性聋的发病率为2.35‰,听力障碍总干预人数984例,占双侧中度及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的81.67%。结论湖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初筛通过率、复筛率及转诊率均到达指南要求,而接诊率及干预率相对不足,需加强筛查机构与检测治疗机构之间的衔接,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对部分区域进行质量控制督导。

    • 支撑喉镜下声带白斑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2017, 23(5):461-465.

      摘要 (144) HTML (0) PDF 837.00 Byte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声带白斑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比较CO2激光与喉显微手术切除声带白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声带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手术方式与声带白斑预后的关系。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30例,激光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下冷器械喉显微手术,激光组采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声带白斑病变组织。常规组和激光组患者均在术前1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行电子喉镜、频闪喉镜检查、GRBAS、VHI主观评分和客观嗓音分析。结果60例声带白斑患者中,长期吸烟51例(85.00%),长期饮酒49例(81.67%),伴胃食管反流35例(58.33%)。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和胃食管返流在声带白斑的复发和声带白斑恶变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声带白斑激光组的声带伤口恢复略好于常规组术后1周患者。而激光组和常规组患者电子喉镜检查、频闪喉镜黏膜波观察和主客观嗓音分析在术后1~3个月结果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术后1~4年进行随访,随访的结果是常规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激光组复发率(6.67%,2/30)。结论声带白斑发病与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相关,但在其复发及恶变影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近期效果较激光组稍好,但声带白斑治疗的远期效果CO2激光喉显微手术疗效优于常规手术。

    • 60例咽旁隙肿块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2017, 23(5):466-469.

      摘要 (140) HTML (0) PDF 1.05 K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隙肿块的CT及MRI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咽旁隙肿块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度、信号高低等情况。结果在60例咽旁隙肿块患者中,神经鞘瘤36例、涎腺混合瘤15例、颈动脉体瘤5例、鼻咽癌颅底咽旁隙转移4例。神经鞘瘤表现为包膜完整、边界光滑、呈椭圆形或圆形的肿块,与腮腺深叶间分界清楚,涎腺混合瘤为包膜完整的圆形肿块,与腮腺深叶间没有脂肪间隙,茎突、二腹肌、腭帆张肌等周围组织均出现移位。颈动脉体瘤表现为形态规则的软组织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扫描,T1W1呈等或稍高于肌肉信号,T2W1呈不均性的高信号,并可见流空血管影像。鼻咽癌颅底咽旁隙转移的MRI显示,T1W1呈低密度信号的椭圆形肿块,增强后高信号内可见坏死囊变区。结论正确地认识咽旁隙肿块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其临床诊断率,为咽旁隙肿块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分析

      2017, 23(5):470-472.

      摘要 (92) HTML (0) PDF 995.00 Byte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因软腭肥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65例软腭肥厚腭咽平面狭窄的中重度OSAHS患者行软腭正中切开联合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前及术后行上气道CT等相关检查,分析65例患者手术后的疗效及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65例患者手术后1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42.58±5.66)次/h降低至(15.26±3.39)次/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由0.743±0.063提高至0.8613±0.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pworth嗜睡量表4个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65例患者中治愈31例(47.7%),显效30例(46.2%),有效3例(4.6%),无效1例(1.5%)。3例患者术后3个月有轻微吞咽障碍及咽痛,2例患者术后7 d出现扁桃体窝出血,局部压迫后止血。结论改良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式相对简单,主观疗效较好,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可选择性采用。

    • >临床报道
    • 感染性第三鳃裂瘘管的手术时机选择及治疗分析

      2017, 23(5):473-475.

      摘要 (232) HTML (0) PDF 891.00 Byte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第三鳃裂瘘管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例感染性第三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3例患者有明显内瘘口,6例患者未发现明显内瘘口,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术后随访6~54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均未复发。结论对于感染性第三腮裂瘘管的患者,手术切除瘘管组织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的准确诊断,良好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术中对于瘘管组织的彻底切除是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防止复发的关键。

    • 软骨部分切除术与穿刺抽液局部加压包扎治疗 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 23(5):476-478.

      摘要 (148) HTML (0) PDF 389.00 Byte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软骨部分切除术与穿刺抽液局部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9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均单耳发病,其中男70例,女19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1.8±11.8)岁;病程1.3~18周,平均(12.8±3.9)周。随机将89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45例采用穿刺抽液局部加压包扎,B组44例采用软骨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一次性治愈率及总治愈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至1年,89例患者全部治愈,均无复发及并发症,但软骨部分切除组一次性治愈率与穿刺抽液局部加压包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一次性治愈率高,创伤小,病程短,简单易行。

    • 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治疗

      2017, 23(5):479-481.

      摘要 (110) HTML (0) PDF 876.00 Byte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甲状腺疾病并行全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全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106例患者分别采用胸乳径路三孔法(62例)及腋窝径路三孔法(44例),术后给予支持对症等治疗。结果106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45~180 min,术中出血量为8~60 ml,均未发生术后大出血,未出现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明显复发。结论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切口小、美容满意度高等优点,是可行而安全的手术方法,越来越为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所接受。

    • >临床交流
    • 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2017, 23(5):482-484.

      摘要 (95) HTML (0) PDF 826.00 Byte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鼻内镜下鼻腔深部出血的定位与治疗

      2017, 23(5):485-486.

      摘要 (92) HTML (0) PDF 803.00 Byte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腮腺良性肿瘤54例临床报道

      2017, 23(5):487-489.

      摘要 (93) HTML (0) PDF 1.05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案报道
    • 双侧先后发生的颈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1例

      2017, 23(5):490-491.

      摘要 (77) HTML (0) PDF 1.18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声带良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2017, 23(5):492-495.

      摘要 (108) HTML (0) PDF 828.00 Byte (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人乳头瘤病毒与头颈鳞癌

      2017, 23(5):496-500.

      摘要 (87) HTML (0) PDF 2.29 K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17年第23卷第5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