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PM2.5与变应性鼻炎

      2017, 23(1):1-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1

      摘要 (187) HTML (0) PDF 928.00 Byte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多基因调控并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PM2.5被公认为大气环境中严重危害健康的污染物。鼻腔作为呼吸道防御的第一道门户,首先接触空气中的PM2.5,进而发生吸附、吸收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角色。PM2.5对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影响已受到密切关注,PM2.5与变应性鼻炎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已有探索性研究。PM2.5可引起氧化损伤鼻黏膜细胞屏障功能,通过基因甲基化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深入研究PM2.5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可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鼻-鼻窦疾病
    • 高渗盐水鼻腔冲洗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初步研究

      2017, 23(1):5-1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2

      摘要 (430) HTML (0) PDF 1.01 K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要:目的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 VMR)常表现为鼻塞和流涕,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缺乏长期治疗VMR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患有VMR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渗盐水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3.88岁;生理盐水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为40.75岁。高渗盐水组以3%的盐水(温度为40℃)行鼻腔冲洗治疗,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温度为40℃)行鼻腔冲洗治疗,干预期为3个月,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估患者鼻塞和流涕症状,用SF12v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项研究还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时的鼻腔冲洗液(nasal lavage fluid, NLF)中黏蛋白(mucin, MUC)5B和P物质(substance P, SP)进行检测。结果43例VMR患者完成了研究,干预3个月末时,高渗盐水组患者鼻塞和流涕VAS评分均降低,SF12v2评分升高,NLF中MUC5B降低,但SP含量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患者干预前后鼻塞VAS评分、SF12v2评分和NLF中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流涕VAS评分和NLF中MUC5B含量却出现显著降低;高渗盐水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相比,鼻塞VAS评分和SF12v2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涕VAS评分、NLF中MUC5B和SP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渗盐水鼻腔冲洗是长期治疗VMR的有效手段。

    •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预防性治疗临床观察

      2017, 23(1):12-1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3

      摘要 (165) HTML (0) PDF 847.00 Byte (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根据上海地区气传花粉监测数据,对上海闵行地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春季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上海闵行地区2014年10月~2015年4月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季节性对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治疗组44例,正常治疗组4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组胺药物咪唑斯汀10 mg口服,1次/d,预防治疗组根据上海地区气传花粉检测数据,从花粉高峰期前2周开始应用咪唑斯汀持续用药一直到花粉高峰期结束;正常治疗组则选择在花粉高峰期伊始就医的患者进行用药;治疗期间每两周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以及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结果在闵行区域4月花粉高峰期为时间段,预防治疗组的VAS评分在鼻痒、鼻塞、睡眠、工作影响和整体舒适感方面的指标均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SF36生活质量量表也显示,在与变应性鼻炎最相关的RP(生理职能)与RE(情感职能)两个维度中,预防治疗组得分均高于正常治疗组,并在整个花粉高峰期均保持一个较好的生活质量。结论根据气象数据及时给予预防性用药对于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发作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应加强患者根据气象相关预报增强预防意识。

    • 变应性鼻炎继发哮喘患者血浆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

      2017, 23(1):16-19.

      摘要 (167) HTML (0) PDF 987.00 Byte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技术,选取临床明确诊断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及变应性鼻炎罹患哮喘(asthma, AS)患者相应血浆,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罹患哮喘后血浆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取AR及AR+AS各3例,使用miRCURY LNATM芯片,筛选出两组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并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靶基因。结果与AR组相比较,AR+AS组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有9个,其中表达下调的有4个,表达上调的有5个。靶基因预测显示,以黏附连接、Wnt和MAPK信号传导通路靶基因的差异表达最为显著。结论通过microRNA芯片发现的相关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有可能成为AR患者罹患AS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及临床可能的治疗靶点,但是尚需要进一步靶基因验证及功能学分析。

    • 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血清IgE检测结果分析

      2017, 23(1):20-2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5

      摘要 (231) HTML (0) PDF 826.00 Byte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临床特点及血清Ig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2883例患者进行变应原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83例AR患者血清总IgE均呈阳性,2565例(89.0%)至少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其中单纯吸入性变应原阳性者1738例(67.8%),单纯食入性变应原阳性者301例(11.7%),二者同时有阳性反应者526例(20.5%)。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狗上皮、蟑螂,阳性率依次为68.9%、37.3%、25.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为花生、鸡蛋白、牛奶,阳性率依次为18.3%、15.6%、14.3%。吸入性变应原的强阳性反应率为66.4%,主要见于包括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15.1%)、艾蒿(9.7%)、普通豚草(6.6%)等,食入性变应原以弱阳性为主,二者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变应原血清IgE检测可以确定并评估AR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和程度,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定量、安全等特点,对于AR的临床诊治、评估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磁导航技术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7, 23(1):24-2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6

      摘要 (189) HTML (0) PDF 820.00 Byte (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磁导航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磁导航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磁导航鼻内镜鼻窦手术的239例鼻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鼻内镜鼻窦手术未使用导航的298例鼻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非导航组(P<0.001),且导航组眶内血肿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导航组(P=0.036和0.002)。结论影像磁导航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精准性及安全性。导航技术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常规应用可能会使更多的需要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受益。

    • 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

      2017, 23(1):28-3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7

      摘要 (210) HTML (0) PDF 1.14 K (1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方法。方法取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手术时切除的正常下鼻甲黏膜。以DMEM/F12培养基及KeratinocyteSFM(KSFM)培基先后培养及传代,同时培养鼻咽上皮细胞NP69作参照。于倒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进行上皮细胞鉴定。结果鼻黏膜上皮细胞呈鹅卵石样生长,传代后形态一致性提高,细胞活力达88.1%,纯度达92.97%,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上皮细胞。结论此方法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活力及纯度高,并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传代,是获得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 婴幼儿鼻腔错构瘤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

      2017, 23(1):33-3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8

      摘要 (221) HTML (0) PDF 1.10 K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鼻腔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5例婴幼儿鼻腔错构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局部体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5例患儿均表现为单侧鼻腔阻塞,伴有不同程度的吃奶时呛咳、夜眠时打鼾憋气等现象。1例肿块在2个月内呈渐进性生长,4例肿块在病程中无明显增大。5例中有1例伴有同侧后鼻孔狭窄。影像学清晰显示鼻腔占位情况,2例位于单侧鼻腔、筛窦,3例累及单侧鼻腔、筛窦及鼻咽部;颅底骨质缺损3例,同侧眶壁骨质破坏2例;3例肿块内见斑点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伴周围骨壁膨胀性改变;5例均有鼻中隔明显受压向对侧偏移。5例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4例完全切除,1例分3次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均提示鼻软骨间叶性错构瘤,随访至今均未复发。结论婴幼儿鼻腔错构瘤是一种非常罕见呈局限生长的瘤样增生,常以鼻塞为主要症状就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鼻内镜手术一般可以完全切除大多数病变,并且具有视野清楚、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玉屏风散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的作用研究

      2017, 23(1):39-4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9

      摘要 (267) HTML (0) PDF 824.00 Byte (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抗过敏作用。方法实验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30只6周龄雌性封闭群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2)、对照组(n=4)、酮替芬灌服组(n=6)、玉屏风散灌服组(n=6)、玉屏风散滴鼻组(n=6)、布地奈德滴鼻组(n=6)5组。建立卵清蛋白诱导的大鼠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第1、8、15天,分别腹腔注射1 000 μg卵清蛋白,自22 d开始300 μg卵清蛋白滴每侧鼻孔。与此同时,造模第22天开始给药。采用叠加量化法记录各鼻部症状得分,然后计算总分。第37天,解剖获取胸腔心脏血、鼻中隔和双侧鼻腔外侧壁黏膜并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鼻部症状得分减少,纤毛上皮损伤较轻,血清中组胺水平显著降低,鼻黏膜中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结论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症状得分及鼻部组织具有抗过敏作用。

    • >论著
    • MiR-22经上皮-间质转化调控头颈鳞癌的侵袭转移

      2017, 23(1):43-4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9

      摘要 (172) HTML (0) PDF 1.23 K (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22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头颈鳞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的miR22 mimic及inhibitor(含阴性对照)分别转染头颈鳞癌Tu686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其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分子标志物的改变。结果hsamiR22 mimic能抑制Tu686细胞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相反hsamiR22 inhibitor能促进Tu686细胞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且miR22过表达后能在Tu686细胞中抑制EMT的分子标志物改变,即Ecadherin的表达上调和Vimentin的表达下调。结论本研究表明miR22对头颈鳞癌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能力具有调控作用,该调控作用的发生与miR22对EMT的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 运用ROC曲线评价能谱CT碘基物质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

      2017, 23(1):49-53.

      摘要 (202) HTML (0) PDF 944.00 Byte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探讨能谱CT碘基物质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鼻咽活检病理证实的140例鼻咽部病变患者(其中60例鼻咽癌为实验组,80例鼻咽炎症为对照组)。采用能谱CT对所有患者进行GSI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鼻咽部病变组织的动脉期及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比(NIC),对NIC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动脉期及静脉期NIC的最佳诊断界点,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动脉期、静脉期和联合动-静脉期NIC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动脉期及静脉期NI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动脉期及静脉期NI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901,对ROC曲线进行分析,确定动脉期及静脉期NIC的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0.124、0.229;动脉期、静脉期和联合动-静脉期NIC的最佳诊断界点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8.33%、90%、83.33%、特异度分别为83.75%、85%、90%。结论动脉期、静脉期及联合动-静脉期NIC在鼻咽癌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能谱CT诊断鼻咽癌的有效指标。

    • 3D打印技术在晚期头颈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2017, 23(1):54-58.

      摘要 (175) HTML (0) PDF 1.22 K (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减少晚期头颈肿瘤手术的风险及盲目性,增加头颈肿瘤手术的精准度,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患者头颈部模型,精准切除肿瘤,优化修复及重建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10例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前行术区三维CT,MRI及血管功能成像,将影像学数据导入,构建3D打印模型,确定手术切除及手术修复重建范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整体切除及修复重建,其中下颌骨肿块5例,上颌骨肿块2例,侵犯上颌骨,软腭及颅底肿块2例,翼腭窝肿块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除1例发生原发灶复发外,其余9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可辅助完成复杂的头颈肿瘤切除手术,能较好提高手术精准度。

    • p-ERK5在快速衰老小鼠耳蜗血管纹中的增龄性变化

      2017, 23(1):59-62.

      摘要 (160) HTML (0) PDF 946.00 Byte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衰老小鼠耳蜗血管纹中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5, pERK5)表达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用3、5、7月龄的快速衰老小鼠亚系8(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SAMP8)各6只,分别进行8kHz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各月龄组小鼠耳蜗血管纹细胞中pERK5的表达,分析其增龄性变化。结果3、5、7月龄小鼠耳蜗血管纹细胞中pERK5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838±0.0020、0.3646±0.0010、0.3423±0.0036; pERK5在不同月龄快速衰老小鼠耳蜗组织中的表达光密度值随着月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随着年龄相关性功能减退,快速衰老小鼠耳蜗血管纹中pERK5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推测pERK5可能与维持正常的耳蜗功能及听觉有关。

    • >短篇论著
    • 白细胞介素25与白细胞介素13及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2017, 23(1):63-66.

      摘要 (188) HTML (0) PDF 983.00 Byte (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 NP)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分布,来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30例因鼻中隔偏曲而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来检测两组鼻黏膜组织中IL25、IL13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25、IL13及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21.0±12.08、23.94±18.23、19.13±9.85),均高于对照组(4.19±2.54、7.67±2.02、3.44±1.52),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两两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IL25、IL13及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升高,在鼻息肉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鼻息肉组织中IL25、IL13及VEGF的表达两两均呈正相关,提示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鼻息肉发生起促进作用;以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为靶点,可能对开拓治疗鼻息肉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中听骨材料的优化选择

      2017, 23(1):67-70.

      摘要 (228) HTML (0) PDF 823.00 Byte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听骨材料的优化选择的依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5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听骨链破坏及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镫骨板上结构存在,行Ⅱ型鼓室成形术31例,其中应用人工听骨17例,自体骨14例;B组:镫骨板上结构缺失,行III型鼓室成形术28例,其中应用人工听骨15例,自体骨13例。分别比较两组应用不同听骨材料行听力重建患者手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结果A组:应用人工听骨及自体骨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分别比术前缩小(13.28±8.67)、(13.63±8.92)dB,两种材料手术前后患者的平均气骨导差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应用人工听骨及自体骨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分别比术前缩小(13.49±8.84)、(7.26±8.67)dB,两种材料手术前后患者的平均气骨导差值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若镫骨板上结构存在,人工听骨与自体骨术听力重建效果相当,为节省费用自体骨可优先考虑;如镫骨板上结构缺失,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效果优于自体骨,建议首选人工听骨。

    • >临床报道
    • 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小儿变应性 鼻炎的临床观察

      2017, 23(1):71-74.

      摘要 (174) HTML (0) PDF 823.00 Byte (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小儿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中、重度AR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1例,常规治疗组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口服、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4周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①鼻部症状VAS评分每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总有效率: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90.00%)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73.33%)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和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小儿中、重度AR可以增强和巩固疗效。

    • 茎突综合征37例临床误诊分析

      2017, 23(1):75-77.

      摘要 (189) HTML (0) PDF 810.00 Byte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茎突综合征误诊误治相关因素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茎突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疾病的误诊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37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治疗,其中28例采用经口内径路茎突部分截断术,另9例经颈外耳垂后径路茎突部分截断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2年,痊愈32例,有效3例,无效2例。结论茎突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且此疾病与毗邻器官发病特点有相似性,容易导致误诊误治。所以充分了解和掌握茎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必要的检查、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治疗此病非常重要。

    • 原发性喉淀粉样变的临床分析

      2017, 23(1):78-80.

      摘要 (148) HTML (0) PDF 983.00 Byte (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淀粉样变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4例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男2例,女12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7±10)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3.7±4.3)年。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肿物切除术。结果1例因双室带前1/3肉芽组织生成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第9天行全麻支撑喉镜下肉芽组织清除术。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至1年,声嘶症状均明显改善,均未见肿物复发。结论原发性喉淀粉样变病因不明,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推荐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切除;病理组织检查刚果红染色阳性、偏振光呈苹果绿双折射是诊断该病最特异的依据。

    • >病案报道
    • 清醒插管状态下低温等离子消融处理广基 巨大喉室息肉1例

      2017, 23(1):81-82.

      摘要 (183) HTML (0) PDF 791.00 Byte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变应性鼻炎致病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7, 23(1):83-88.

      摘要 (185) HTML (0) PDF 843.00 Byte (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17年第23卷第1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