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2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颈段气管肿瘤的外科处理

      2016, 22(4):257-260.

      摘要 (246) HTML (0) PDF 868.00 Byte (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颈段气管肿瘤按照原发部位不同分为:原发性颈段气管肿瘤、继发性颈段气管肿瘤。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难度主要在于肿瘤彻底切除后的气道重建。主要的手术方式有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气管窗壁式切除+气管重建、经纤维支气管镜肿块切除、全喉切除、人工气管等。通过分析各种术式,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深入探讨上述各项术式的优缺点、技术细节及适应范围。方法结果结论

    • >论著
    • 直线闭合器在喉癌全喉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2016, 22(4):261-264.

      摘要 (225) HTML (0) PDF 771.00 Byte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直线闭合器在喉癌全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闭合器使用与手工缝合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2年10月1日~2016年1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71例,按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法分为两组,其中闭合器组20例,手工缝合组51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是否发生咽瘘、手术其他并发症,以及咽瘘与术前气切、术前放疗、切口选择的关系。结果闭合器组出现咽瘘3例(15%),手工缝合组出现咽瘘8例(16%)。两组11例咽瘘患者皮肤切口均采用T型切口,各项临床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全喉切除术中采用直线闭合器与采用手工缝合两组咽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老年喉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2016, 22(4):265-268.

      摘要 (227) HTML (0) PDF 831.00 Byte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utritimal risk screeing 2002,NRS 2002)评估喉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NRS 2002量表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癌手术211例患者行术后营养风险筛查,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喉癌患者的营养风险比例和喉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营养风险的关系。 结果211例喉癌患者中88例(88/211,41.7%)有营养风险;I/II期患者中4例(4/25)有营养风险,III期患者中56例(56/146)有营养风险,IV期患者中28例(28/40)有营养风险,提示临床分期较晚者营养不良风险比例明显升高(χ2=24.12,P<0.05);211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者32例,其中28例有营养风险(28/88,31.2%),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者4例(4/1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7,P<0.01);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者18例,其中有营养风险者出现并发症者15例(15/33,45.5%),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出现并发症者(3例,3/10,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P<0.05)。结论喉癌术后患者中较大一部分存在营养风险且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有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全喉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营养不良风险密切相关。

    • 术中瘤床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颈部转移性鳞癌

      2016, 22(4):269-272.

      摘要 (240) HTML (0) PDF 920.00 Byte (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瘤床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晚期颈部转移性鳞癌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12年12月共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颈部转移性鳞癌67例,男49例,女18例;年龄42~79岁,中位年龄47岁。其中口腔癌术后颈部转移癌26例,喉癌及下咽癌术后颈部转移癌16例,鼻咽癌放疗后3个月颈部残留转移癌11例,放疗后复发的颈部转移癌14例。以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划的粒子数及进针方向做术中置放粒子位置参考,在瘤床中125I植入放射性粒子,术后CT复查,了解粒子分布状况。置放的粒子活度为1.85×107 Bq~2.96×107 Bq,植入粒子数16~34粒不等,其中术后补充外放射治疗21例,外放射剂量25~45 Gy。结果对瘤床植入125I粒子治疗的患者无瘤生存21例,复发并死亡25例。3年生存率54.4%,5年生存率44.6%,无瘤生存率31.3%。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对颈部转移癌的瘤床残留或亚临床病灶起到明显的杀灭作用;患者体内携125I粒子持续长时间低剂量近距离组织间放疗,可以居家治疗,无需住院。

    • WT1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 22(4):273-278.

      摘要 (250) HTML (0) PDF 944.00 Byte (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组织中的Wilms’tumor gene 1(WT1)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6例HNSCC组织及20例正常咽部黏膜组织中的WT1 mRNA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石蜡切片中的W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 46例HNSCC组织WT1mRNA表达均值为9.61×10-3,较正常咽部黏膜组均值1.18×10-4 显著增高(P<0.05);② WT1mRNA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分化越差表达越高(P<0.05),且WT1表达在下咽癌组织及嗜酒人群中表达亦显著增高(P<0.05);③ WT1蛋白在HNSCC组织中阳性率为76.09%,而正常咽部黏膜组织无表达,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NSCC组织中WT1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有异常过表达,可能扮演癌基因的角色,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鼻咽癌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6, 22(4):279-283.

      摘要 (246) HTML (0) PDF 1003.00 Byte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评分方法检测56例鼻咽癌患者及18例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鼻腔黏膜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分析HIF1α、VEGF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56例鼻咽癌患者中,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6%(30/56),其中“-”26例,“+”11例,“++”12例,“+++”7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9%(38/56),其中“-”18例,“+”17例,“++”13例,“+++”8例;在18例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中,HIF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27.8%(5/18)。同时,在鼻咽癌患者中,HIF1α、VEGF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T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分析显示鼻咽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HIF1α及VEGF的高表达,HIF1α及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协同促进肿瘤新血管形成。

    • 神经导航及内镜辅助下经鼻蝶显微切除无功能性 垂体大腺瘤的近期疗效分析

      2016, 22(4):284-287.

      摘要 (218) HTML (0) PDF 1.13 K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neuronavigator and endoscope assisted endonasal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macroadenomas.MethodsClinical data of 62 patients with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macroadenomas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 2013 to Sept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6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whether to use neuronavigator and endoscopic technology or not, i.e. study group (3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Pituitary adenoma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with assistance of endoscope and neuronavig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The indexes including surgery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hanges of serum endocrinology, MRI, the residual and recurrence rat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time of hospital stays (6.6±0.7 d)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8.1±0.8 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including transient diabetes insipidus,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postoperative bleeding in the tumor cavity,hypopituitarism) in study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ostoperative remission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idual (2 cases) and recurrence (0 cases) rat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9 cases and 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Knosp grade, the residu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Knosp grade=2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neuronavigator and endoscopic technology contribute to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o reduce residual and recurrence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gross totalresection of tumor, is therefore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macroadenomas.

    • 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及切除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2016, 22(4):288-292.

      摘要 (290) HTML (0) PDF 932.00 Byte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切除程度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1985年11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的127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侵犯海绵窦、粘连颈内动脉、质地对切除程度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肿瘤全切除104例,全切除率为81.9%。随访患者120例,7例患者失访。平均随访81.6个月,随访平均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90.6分,肿瘤全切除98例病例复发10例,复发率10.2%;22例次全切除患者肿瘤进展10例,进展率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侵犯海绵窦、直接粘连颈内动脉及分支以及肿瘤大小是影响全切除的因素,而与肿瘤质地无关。结论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其第一次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肿瘤侵犯海绵窦、粘连颈内动脉及分支以及肿瘤大小是影响肿瘤全切除的主要因素。

    • 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

      2016, 22(4):293-297.

      摘要 (244) HTML (0) PDF 916.00 Byte (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经口入路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TORS)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1月~2015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10例咽喉部病变患者行TORS,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手术体会。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野暴露平均用时34 min(20~60 min),调整开口器次数2~5次,平均手术时间为67 min(30~130 min)。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 d(6~14 d),恢复经口进食平均需要5 d(2~10 d),出院时均可经口进食。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独立完成多种类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其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低温等离子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精确气道湿化疗效观察

      2016, 22(4):298-301.

      摘要 (236) HTML (0) PDF 841.00 Byte (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精确气道湿化对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腭咽成形(HUPPP)术后患者伤口出血量、咽痛、黏膜淤血水肿和痰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将49例HUPPP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精确气道湿化组(18例)、氧气雾化吸入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精确气道湿化组采用AIRVOTM系列呼吸湿化治疗仪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行氧气雾化吸入。术后连续3 d对患者伤口出血量、咽痛、黏膜淤血水肿情况和痰液黏稠度进行评估。结果精确气道湿化组和氧气雾化吸入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3天咽痛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精确气道湿化组术后黏膜淤血水肿及痰液黏稠度改善均明显好于氧气雾化吸入组(P<0.05)和对照组(P<0.05)。结论精确气道湿化可显著减轻HUPPP术后伤口疼痛、改善黏膜淤血水肿和痰液黏稠度,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

      2016, 22(4):302-305.

      摘要 (254) HTML (0) PDF 1.08 K (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青少年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其中9例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然后在内镜下切除肿瘤;另7例术前没有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患者直接行鼻内镜下电凝切断蝶腭动脉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避免了术前DSA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是否选择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以及术者的临床操作水平。

    • 肥胖青少年上气道结构和体脂构成与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性研究

      2016, 22(4):306-309.

      摘要 (216) HTML (0) PDF 797.00 Byte (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判定肥胖青少年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解剖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例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肥胖青少年组(人体质量指数BMI Z分数: 2.2±0.4)和24例肥胖对照组(人体质量指数BMI Z分数: 2.1±0.3)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磁共振影像测量两组肥胖青少年的上气道结构以及体脂构成,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与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肥胖青少年组具有小口咽(t=7.56,P<0.05)、大腺样体(t=8.79,P<0.05)、大扁桃体(t=10.11,P<0.05)以及大咽后淋巴结(t=9.35,P<0.05)的解剖特点,并且这些淋巴组织的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人体质量指数的Z分数与这些组织的大小无相关性。同时,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青少年具有增大的咽旁脂肪垫(t=1.32,P>0.05)和腹部内脏脂肪(t=0.78,P>0.05),而脂肪组织的多少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无关。人体质量指数的Z分数对脂肪组织的多少无关。结论上气道淋巴组织增生是肥胖青少年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因素,而这些组织的增生与肥胖无关。尽管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肥胖青少年具有更丰富的咽旁脂肪垫和腹部内脏脂肪,但并未发现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及肥胖有直接关系。

    • 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难治性蝶窦炎的临床分析

      2016, 22(4):310-313.

      摘要 (243) HTML (0) PDF 1.01 K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难治性蝶窦炎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对收治的难治性蝶窦炎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6例诊治的难治性蝶窦炎患者术后头痛、头闷胀感等临床就诊症状均明显缓解,未发生动脉性鼻出血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术腔黏膜均上皮化良好,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8.4周。结论采用双侧扩大蝶窦成形术治疗难治性蝶窦炎,效果良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短篇论著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6, 22(4):314-316.

      摘要 (301) HTML (0) PDF 766.00 Byte (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的精神心理特点以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在我院接收的54例CRS患者(观察组)和同时期体检中心54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用情绪状态量表(POMS)对两组情绪进行评价,将观察组患者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将其病情分类。对观察组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体重指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愤怒-敌对、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劳-无力评分和总分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观察组CRS患者中CRS轻度11例,中度29例,重度CRS14例,不同程度CRS患者在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和体质指数(BMI)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心理状态相对于已经有所损害,愤怒、焦虑、抑郁、疲劳、无力等不良情绪会经常出现,而性别和体质指数(BMI)可能是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的相关因素。

    • 影响显微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6, 22(4):317-319.

      摘要 (234) HTML (0) PDF 764.00 Byte (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显微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的相关因素,为术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8例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患者的可能影响声门暴露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指数(BMI)、颈周长、头颈最大仰伸度、张口度(IG)、舌骨-下颌骨颏下角距离(HMD)、胸骨上窝-颏下角距离(SMD)、甲状软骨上切迹-下颌骨颏下角距离(TMD)、上切牙-甲状软骨距离(UITD),上切牙-胸骨距离(UISD)和Friedman 舌根分级(FTP),再根据患者术中声门暴露分级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声门暴露困难组(试验组6例)和非声门暴露困难组(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以上资料是否存在差异,再将有组间差异的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以用于预测声门暴露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TMD和FTP为声门暴露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测量患者的TMD和FTP,对预测患者是否为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有重要临床意义。

    • 鼻声反射对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估

      2016, 22(4):320-322.

      摘要 (276) HTML (0) PDF 756.00 Byte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声反射测量评估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接受阿罗格(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的65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研究,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7.1±2.2)岁。所有患儿均对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完成1年的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和鼻声反射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鼻腔容积(NV)及鼻腔最小横截面积(MCA)的变化,评估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结果65例变应性鼻炎患儿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1年后症状评分明显改善,治疗1年后鼻腔容积及鼻腔最小横截面积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结论鼻声反射测量是客观反映鼻腔通气状况的指标。鼻声反射测定值与患者主观感受具有高度一致性,对鼻腔通气功能的临床评估有应用价值。特异性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用鼻声反射测量来评估是客观准确的。

    • >临床报道
    • 30例儿童颈深部脓肿误诊分析

      2016, 22(4):323-325.

      摘要 (219) HTML (0) PDF 881.00 Byte (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颈深部脓肿被误诊的体会,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被误诊的颈深部脓肿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被误诊,其中被误诊为寰枢关节半脱位12例、呼吸道感染11例、颈部淋巴结炎4例、颅内感染2例、颈部神经根炎1例,经确诊后住院,根据病情进行相关治疗,30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儿童颈深部脓肿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位置深在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误诊、误治,需借助影像学等手段以确诊,遇到可疑患者应仔细查看,全面考虑,及早给予相应的诊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钬激光与微波治疗口咽部乳头状瘤疗效分析

      2016, 22(4):326-327.

      摘要 (205) HTML (0) PDF 749.00 Byte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钬激光与微波治疗口咽部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治疗的40例口咽部乳头状瘤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成激光组与微波组,每组各20例。分别行钬激光和微波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均一次治愈,6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无复发,创面光滑,无咽喉部不适等表现。但激光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术后伪膜脱落及黏膜恢复时间较微波组短。结论钬激光治疗口咽部乳头状瘤与微波治疗的最终疗效相当,但钬激光治疗口咽部乳头状瘤较微波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缺点是钬激光较微波治疗费用高。

    • 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

      2016, 22(4):327-329.

      摘要 (311) HTML (0) PDF 760.00 Byte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观察是否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18耳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8耳主要采用扩张血管、激素及改善内耳代谢类药物治疗,研究组60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 μg,臀部肌肉注射,1次/d,14 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进行纯音听阈检查,评估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8.3%(4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3%(35/58),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研究组中上升型及平坦型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39及χ2=3.865,P均<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明显提高其疗效,且主要提高上升型及平坦型患者的疗效。

    • >临床交流
    • 声门癌侵及声门下的喉功能保全手术

      2016, 22(4):330-331.

      摘要 (220) HTML (0) PDF 742.00 Byte (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腔后部出血137例临床分析

      2016, 22(4):331-332.

      摘要 (263) HTML (0) PDF 751.00 Byte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教学园地
    • 重提主治医师教学查房在医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2016, 22(4):334-335.

      摘要 (224) HTML (0) PDF 736.00 Byte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近年来医学院校教学查房制度形同虚设,和医学查房合二为一,而教学查房有其不可替代的地方,值得重视,重提教学查房在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规范教学查房迫在眉睫。

    • >综述
    • 微囊泡和微泡变化与头颈部癌的疗效关系

      2016, 22(4):336-340.

      摘要 (222) HTML (0) PDF 783.00 Byte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16年第22卷第4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