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2(2):84-90.
摘要:AbstractOn the basis of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 in oncology, oncoplastic surgery,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branch, integrates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from surgical oncology, plastic surgery and microsurgery for planned radical resection, primary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a review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its emerge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how oncoplastic surgery has developed from its initial conception to the present state with a discussion of its prospective trend for further growth. MethodsResultsConclusion
2016, 22(2):91-94.
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球体瘤中凋亡相关基因诱捕受体1(decoyreceptor 1,DcR1),诱捕受体2(DcR2),死亡受体4(deathreceptor 4, DR4),死亡受体5(DR5)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12例颈静脉球体瘤中四个凋亡相关基因DcR1、DcR2、DR4、DR5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同期收集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的正常耳大神经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2例颈静脉球体瘤均存在甲基化,DcR1、DcR2、DR4、DR5在颈静脉球体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甲基化比率为DcR1 36.4%、DcR2 41.7%、DR4 75.0%、DR5 33.3%;正常对照中均无甲基化。且甲基化水平较高(MI>0.50)的患者较甲基化水平低(MI≤0.05)的患者发病年龄早(P=0.0189)。结论DcR1、DcR2、DR4、DR5在颈静脉球体瘤中均存在甲基化,且与肿瘤的发生相关,甲基化水平高提示患者发病早,疾病较为严重。DNA甲基化是可逆转过程,可能成为今后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
杨年婷,刘超,李果,刘勇,粟忠武,任舒灵,卢善翃,张水婷,邓腾波,田勇泉,邱元正
2016, 22(2):95-9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miR3243p对鼻咽癌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MiR3243p转移上调其在鼻咽癌58F和610B细胞中的表达,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上调后的鼻咽癌58F和610B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和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结果MiR3243p成功转移上调了其在鼻咽癌58F和610B细胞中的表达。过表达miR3243p的鼻咽癌58F和610B细胞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可同时伴随着Ecadherin的表达上调,Vimentin的表达下降。结论MiR3243p可能通过诱导EMT改变调控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2016, 22(2):100-104.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切除鞍上肿瘤、鞍内向鞍上或向前颅底扩展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1月~2015年7月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切除鞍上肿瘤、鞍内向鞍上或前颅底扩展肿瘤17例;其中颅咽管瘤6例、向鞍上或前颅底扩展垂体瘤9例、垂体柄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14例(14/17,82.4%)全切除,2例颅咽管瘤近全切除,1例颅咽管瘤次全切除后接受伽马刀治疗。15例术前视力下降,14例(14/15,93.3%)术后视力改善;1例(6.7%)术后视力障碍加重,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11例术前皮质醇正常,2例(2/11,18.2%)术后出现一过性降低。2例生长激素增高,术后正常。1例(1/17,5.9%)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二次手术修补。随访3~24个月,MRI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患者。结论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从腹侧显露和切除鞍上肿瘤,视野清晰、无脑牵拉损伤,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是切除鞍上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6, 22(2):105-109.
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对颈静脉孔区常见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指导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1998年4月~2011年5月38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8例颈静脉孔区肿瘤中神经鞘瘤25例,颈静脉球瘤8例,脑膜瘤5例,38例均行颅底CT、MRI平扫增强检查及显微手术治疗。主要首发症状有耳鸣、听力下降、头痛、行走不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颈静脉球瘤呈典型的“盐椒征”、强化明显,颈静脉孔扩大、边缘极不规则;神经鞘瘤常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囊性变,颈静脉孔扩大、边缘规则;脑膜瘤“脑膜尾征”典型,颈静脉孔扩大不明显、边缘骨质增生硬化较不规则、偶可见钙化。结论颈静脉孔区不同类型肿瘤有其特有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与相邻结构改变,有利于神经外科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
2016, 22(2):110-113.
摘要:目的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并发症患者予以处置并进行量化考察,对其处置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为对其鼻腔并发症处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并发症患者,及时进行鼻科专科处置。并用鼻症状评分在处置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用视觉模拟量表、RQLQ评估量表对其处置前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6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后出现鼻腔并发症,均予鼻科专科处置。鼻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处置前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QLQ评估量表处置前后的评分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日常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鼻部症状以及情感反应这5个维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部症状、行为问题这2个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鼻腔并发症者,予以及时鼻科专科处置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2016, 22(2):114-119.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虚拟手术辅助的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行上颌骨精确重建的病例,并评价术后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4年7月对34例上颌骨缺损患者术前通过虚拟手术模拟上颌骨全切或次全切除,并通过比较腓骨与健侧上颌骨镜像的形态,对重建上颌骨精确塑形。术中使用立体模型和手术导板再现术前计划,并将实际重建效果与虚拟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面部外形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34例上颌骨缺损患者术后1年随访显示重建的上颌骨均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实际重建效果与虚拟手术结果基本一致;且患者对面部外形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结合义齿修复,虚拟手术辅助的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行上颌骨精确重建能重建上颌骨的理想外形和良好功能。
陈杰,黄文孝,周晓,包荣华,李赞,喻建军,李晋芸,谭平清,张海林,谢李
2016, 22(2):120-124.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的舌部、咽喉部、颈段食管及颈部皮肤等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喉癌、下咽癌患者177例,男147例,女30例。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首次治疗的IV期喉癌49例、IV期下咽癌44例、复发喉癌55例和复发下咽癌29例。原发灶切除:全喉+全下咽切除88例,全喉+全下咽+舌根切除29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33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26例,全舌+全下咽+全喉+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1例。缺损类型及修复材料:下咽近环周缺损120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其中颏下皮瓣25例、胸大肌肌皮瓣53例、股前外侧皮瓣42例。下咽环周缺损57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15例,包括股前外侧皮瓣9例和胸大肌肌皮瓣6例;行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口咽、颈段食道缺损者21例;联合应用游离空肠瓣、胸大肌肌皮瓣或(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舌、口咽、颈段食道缺损或(和)颈部皮肤组织缺损者10例;采用胃上徙管胃成形修复下咽合并全食道缺损11例。术后放疗95例,组织瓣无放射性坏死。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2.1%(163/177);修复瓣坏死14例患者行再次修复手术成功,包括空肠4例,另一侧胸大肌皮瓣6例,另一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咽瘘经换药后愈合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咽部及造瘘口复发13例(再手术7例,放化疗6例),食管二重癌5例予以放化疗,颈部淋巴结复发17例(再手术9例,放化疗8例)。肺转移6例,肝转移2例,多个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死亡23例,远处转移死亡12例。全组3年生存率50.4%;5年生存率39.4%。结论①晚期和复发的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需根据患者的缺损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自体修复材料;②复杂的多重组织和器官的缺损需要用多种自身材料叠加修复以重建上消化道;③密切观察游离组织瓣的血运状况,及早处理坏死的组织瓣并重新修复,以确保伤口尽快愈合。
2016, 22(2):125-128.
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巨大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胸大肌皮瓣及下斜方肌皮瓣对17例头颈部巨大皮肤恶性肿瘤术后的缺损进行一期重建与整复,观察分析患者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结果16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股前外侧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至5年,11例患者生存,其中1例带瘤生存;6例患者分别死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及二重癌。结论根据患者年龄,肿瘤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重建,对头颈部巨大皮肤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6, 22(2):129-13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舌鳞状细胞癌患者78例,依据术中舌缺损的部位及形状设计股前外侧皮瓣,分别随机采用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切取皮瓣,每组各39例。比较两组皮瓣切取时间及供区损伤的差别。结果内侧入路组切取皮瓣的时间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内侧入路皮瓣组供区阔筋膜有16例直接闭合(41%),外侧入路全部直接闭合(100%)。所有供区皮肤直接闭合。78例股前外侧皮瓣完全成活,2例发生血管危象,探查后缓解,皮瓣完全成活。皮瓣供区愈合良好,无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9~28个月,舌形态良好,咀嚼、吞咽、发音功能恢复较好。供区无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结论应用内侧入路和外侧入路都可以安全切取股前外侧皮瓣。
2016, 22(2):134-137.
摘要:目的探讨口角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8月诊治的23例口颊癌并累及口角的患者,年龄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54.4岁,其中左侧口颊癌12例,右侧口颊癌11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癌,临床分期为IIIIV期。将肿瘤病灶切除后,根据缺损范围,设计切取游离一蒂双瓣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或者前臂皮瓣折叠分别修复面颊、口颊内黏膜缺损创面。设计上、下唇红黏膜瓣,沿上、下红唇黏膜缘全层切开,制备成弹性唇红瓣,滑行推进修复重建口角,将面颊、口颊黏膜侧的皮瓣与唇瓣缝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口角闭合功能恢复可,双侧口角基本对称,红唇黏膜连续性可,患者对唇部外形满意。结论弹性唇红瓣以上唇、下唇动脉为血管蒂,具有良好的血运,同时包含部分口轮匝肌,不但能重建口轮匝肌的完整性,并获得较好的外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角修复重建方法。
2016, 22(2):138-141.
摘要:目的探讨隐匿性冠心病与咽喉部诸多症状之间的联系,提高对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隐匿性冠心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首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咽喉部梗阻感为主诉的18例,咽喉部闷胀痛8例,咽喉部紧缩感7例,吞咽困难5例,咽喉部烧灼感2例,气、食管上方的不适或疼痛2例。本组患者既往均无胸痛、胸闷、心悸等心肌缺血症状及病史,有一次或多次就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且诊断为相关耳鼻喉科疾病的病史。本组咽喉部症状均有短暂性发作的特点,持续时间常为5~10 min。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的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等证实有心肌缺血表现,并由我院心内科确诊为隐匿性冠心病。经内科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抗心肌缺血治疗后,咽喉部症状消失33例,缓解9例(其中合并颈椎病5例、反流性食管炎4例)。所有患者均无猝死、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冠心病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具备冠心病易患因素、咽喉部症状有发作性特点的患者,不管既往有无心肌缺血症状,都应及时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避免隐匿性冠心病导致的严重冠脉急性事件的发生。
2016, 22(2):142-144.
摘要:目的总结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声门下血管瘤(subglottic hemangioma, SGH)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5例患儿经电子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声门下血管瘤,年龄1~7个月,其中5例Ⅲ度呼吸困难患儿气管插管。所有患儿以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定期复诊随访。结果20例在普通病房住院患儿口服普萘洛尔24~48 h后喉鸣、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安静状态下无呼吸困难表现。5例气管插管后在PICU病房的患儿,3 d后拔出气管插管,患儿喉鸣及呼吸困难明显好转。随诊期间复查电子喉镜提示21例患儿血管瘤均完全消失,4例患儿声门下血管瘤大部分消退。所有患儿喉鸣及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停药后患儿随诊未发现病情反复者。25例患儿未做气管切开或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声门下血管瘤疗效确定、副作用小、创伤小,可作为婴儿声门下血管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同时也要注意普萘洛尔应用的禁忌症。
2016, 22(2):145-147.
摘要:目的比较湿化泵持续注入与注射器间歇滴入两种方法在喉癌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气道湿化的应用效果,以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喉癌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90例,按照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采用湿化泵持续注入法,对照组45例采用注射器间歇滴入法,比较干预72 h后的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发生率、睡眠情况及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发生率、睡眠情况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化泵持续注入法用于喉癌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湿化效果满意,减少刺激性咳嗽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有助于患者睡眠,提高患者舒适度,是喉癌患者的最佳湿化方式。
2016, 22(2):148-15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刮匙行腺样体切除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C组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系统对腺样体行低温射频消融切除术。比较上述3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与疼痛评分。结果3组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B、C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术较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及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损伤小、出血少、预后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2016, 22(2):151-152.
摘要:目的探究鼻唇沟滑行肌蒂皮瓣修复外鼻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例外鼻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致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术中采用鼻唇沟滑行肌蒂皮瓣覆盖手术创面,对位缝合,进行修复,术毕轻度加压包扎,局部放置引流管,防止留下死腔。结果术后2周伤口基本愈合,皮瓣生长良好,鼻面区外观形态无明显损伤。结论鼻唇沟滑行肌蒂皮瓣修复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方法实用、简便,且术后鼻外型满意,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可改善术后的美容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6, 22(2):157-160.
摘要:
2016, 22(2):161-164.
摘要:
2016, 22(2):165-168.
摘要: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