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9(2):93-97.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增龄相关性听力损失SD大鼠耳蜗中跨膜丝氨酸蛋白酶3(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3, TMPRSS3)、表皮钠通道α(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a, ENaC-α)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增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中的作用。方法:选用3、12及24月龄SD大鼠各30只,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耳蜗中TMPRSS3、ENaC-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月龄增大,大鼠ABR阈值逐渐升高,耳蜗TMPRSS3、ENaC-α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大鼠的耳蜗TMPRSS3、ENaC-α蛋白随月龄增大而降低。ENaC-α蛋白的变化与TMPRSS3呈相关性,提示TMPRSS3可能通过调节ENaC-α蛋白而起作用。
2013, 19(2):98-101.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膜联蛋白A5(annexin A5,ANXA5)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NXA5在喉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法检测53例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与25例癌旁组织标本中ANXA5及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喉癌组织中ANXA5 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中ANXA5的水平(P<0.05);ANXA5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无关(P>0.05)。结论:ANXA5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3, 19(2):102-104.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7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涕中带血,头痛;病灶位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17例患者中1例放弃治疗,2例行单纯放疗,14例行手术治疗,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和22.2%。患者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临床上尽早确诊。广泛彻底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
2013, 19(2):105-109.
摘要: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固着于颈动脉肿瘤的手术成功率,扩大外科治疗范围。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 (TCD)术前诊断和评估脑血流侧支循环状态,对固着于颈动脉的12例颈动脉体瘤和2例颈部转移癌施行非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结果:全组病例经颈动脉体外压迫训练30 d后,TCD检测显示前、后交通动脉开放良好,患侧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均达到(40~56)cm/s和(50~64)cm/s;DSA显示ACA完全显影,MCA大部分显影提示训练达标。术后病理报告显示颈动脉体瘤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1例,口底鳞癌转移1例。所有患者随诊4~15年,其中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在术后2年死于肿瘤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无1例手术死亡或脑血管并发症。结论:DSA和(或)TCD在颈动脉切除术的术前诊断和评估脑血流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准确的术前评估,严格操作步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3, 19(2):110-112.
摘要:目的:了解体重指数(BMI)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影响。方法:比较非肥胖组与肥胖组在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最长呼吸事件、平均呼吸事件间的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对AHI、LSaO2的综合影响。结果:非肥胖组的AHI小于肥胖组,LSaO2大于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最长呼吸事件与平均呼吸事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MI每增加1 kg/m2,女性患者的AHI增加3.058次/h,在BMI相等的情况下,男性患者的AHI比女性患者高10.311次/h。BMI每增加1 kg/m2,女性患者的LSaO2下降1.290%,在BMI相等的情况下,男性患者的LSaO2比女性患者低4.189%。结论:随着BMI的增加OSAHS严重程度也逐渐增加,对男性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2013, 19(2):113-115.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移植术在鼻中隔穿孔修补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2011年采用夹层法治疗16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移植术,术后定期鼻腔清洁和换药。结果:15例穿孔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随访1~3年,无穿孔复发及不良反应,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移植术在鼻中隔穿孔修补中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013, 19(2):116-118.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40例确诊为OSAHS需手术治疗病例,其中腺样体加扁桃体切除214例,单纯腺样体切除11例,单纯扁桃体切除1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175例(72.91%)痊愈,50例(20.83%)好转,15例(6.25%)无效。其中11例乳牙松动,3例乳牙脱落,8例术后24 h体温超过38℃;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愈合。结论:手术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是治疗儿童OSAH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应根据不同的阻塞因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2013, 19(2):119-121.
摘要:目的: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 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患者因头颈部肿瘤手术后巨大组织缺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88.9%)胸大肌肌皮瓣完全存活,4例(11.1%)胸大肌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口腔护理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愈合。结论:胸大肌肌皮瓣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修复材料。它具有丰富的组织量和确切的血液供应,修复操作简单,易存活,适用于头颈部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即刻修复。
2013, 19(2):122-125.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主观及客观性评估方法,对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上颌骨向不同方向移动后鼻腔通气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将30例需要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前移组13例,采用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前移术; 非前移组:17例,采用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上抬、后退或下降术。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前鼻镜及鼻声反射检查。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完成NOSE 量表的主观性评估,采用SPSS对术前及术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声反射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鼻腔阻力、鼻腔容积及鼻腔最小截面积3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但是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NOSE量表的主观性评估结果显示,两研究组于术后6个月时的评估分值即主观症状改善较术前下降,然而仅非前移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骨Le Fort I型单块截骨上颌骨向不同方向移动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不会对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利用客观性(鼻声反射)及主观性(NOSE量表)检测手段可以有效地对鼻腔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
2013, 19(2):126-128.
摘要: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5月~2012年4月收集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100例,其中口腔47例,口咽部16例,下颌骨9例,颌面部20例,颈部6例,项背部2例;所有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101处)修复组织缺损,其中游离前臂皮瓣61处,游离背阔肌皮瓣18处,游离腓骨肌皮瓣7处,游离腹肌穿支皮瓣2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0处,游离髂骨肌瓣2处,游离肩胛皮瓣1处;观察游离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处后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至5年,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正常,101处游离组织瓣术后成活98处,坏死3处,成功率97.03%。受区和供区的并发症12/101(11.8%)。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外科修复中应用安全灵活且可供选择的组织瓣多,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3, 19(2):129-131.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经我院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2例,分析其专科检查、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及菌丝。结论:通畅鼻腔鼻窦引流,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2013, 19(2):132-13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以“分泌性中耳炎”和“盐酸氨溴索”为主题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对照试验研究,同时辅以文献追索法进行检索。提取纳入研究文献原始数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共纳入患耳986耳,其中治疗组521耳,对照组465耳。Meta分析结果显示,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为对照组的3.17倍(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应鼓励临床联合用药。
2013, 19(2):135-136.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鼻翼缺损的修复方法和疗效。方法:1985~2011年收治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鼻翼缺损患者12例,利用鼻唇沟带蒂皮瓣和鼻中隔带蒂黏膜软骨瓣进行修补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3年,除1例因鼻中隔黏膜软骨瓣坏死,术后鼻翼出现凹陷外,其余11例患者修复后的鼻翼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利用鼻唇沟带蒂皮瓣修复鼻翼缺损,其颜色、质地、厚度均与鼻翼相似,另取鼻中隔黏膜软骨瓣作为鼻翼的衬里可使鼻翼的厚度与对侧一致,有鼻中隔软骨作支架,可保证修复的鼻翼远期不出现凹陷变形。
2013, 19(2):137-140.
摘要:目的:分析鼻中隔穿孔的原因、部位和大小。方法:收集5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四方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交界线将鼻中隔分为前部和后部。根据穿孔大小将鼻中隔穿孔分为大(>2 cm)、中(1~2 cm)、小穿孔(<1 cm)。结果:5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中,因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引起33例,其中前部穿孔30例,后部穿孔3例;小穿孔8例,中等穿孔15例,大穿孔10例。原发性因素(未知因素)引起7例,均为前部穿孔,其中小穿孔1例,中等穿孔4例,大穿孔2例。创伤引起5例,其中前部穿孔3例,后部穿孔2例;中等穿孔3例,大穿孔2例。化疗引起5例,其中前部穿孔2例,后部穿孔3例;小穿孔1例,中等穿孔3例,大穿孔1例。感染引起5例,均为前部穿孔;其中小穿孔2例,中等穿孔2例,大穿孔1例。肿瘤侵犯引起2例,均为后部穿孔及中等穿孔。结论: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鼻中隔穿孔的主要原因,其部位以前部多见,大多为中等穿孔。
2013, 19(2):141-142.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大蒜衣外贴治疗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HL)鼓膜置管后遗留穿孔的疗效。方法:SSHL患者行鼓膜置T型管并完成鼓室注射后,在耳内镜下予以拔除T型管即行耳内镜下大蒜衣外贴修补穿孔。结果:120例患者中115例患者(121耳)经贴补穿孔一次性愈合,愈合率达96.03%(121/126),5例贴补失败,均为贴补后感染所致,其中1例感染控制后进行第2次贴补,穿孔愈合;3例进行了第3次鼓膜贴补后愈合;1例患者由于2次贴补后均感染,致鼓膜大穿孔,建议行常规鼓膜修补术。结论:耳内镜下大蒜衣外贴治疗突聋置管后鼓膜穿孔,具有方法简单,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3, 19(2):143-145.
摘要:目的:通过报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malignant 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 MPTT)患者1例并进行文献回顾及相关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病理特点、诊疗方法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11年收治的1例右侧头顶部肿块30年患者,于2010年6月、2011年3月2次行头皮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术后辅助适形调强放疗,即计划靶区(PTV) 61.04 Gy/28 f治疗。结果:患者临床疗效评定为完全缓解(CR),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目前患者正在随访中。结论:MPTT患者术后加足量放疗,是提高MPTT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2013, 19(2):146-148.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顶壁下陷对鼻内镜手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658例鼻部疾病患者行轴位鼻窦CT扫描,并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在医学数据影像及网络数据格式下观察分析CT图像。结果:658例鼻部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显示,13例患者存在上颌窦顶壁下陷,其中发育异常11例(85%),外伤和肿瘤所致各1例(15%),均为单侧发病且影响上颌窦开口,使上颌窦开口的顶壁下陷。结论: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时,应必须注意下陷的上颌窦顶壁,防止发生眶内并发症。
2013, 19(2):148-150.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的51例中,OSAHS患者进行个体化外科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患者AHI术前(44.2±10.4)次/h降至术后(21.8±7.1)次/h,LSaO2由术前0.72±0.07提升至术后0.84±0.11,近期总有效率为58.8%。结论:H-UPPP是中、重度OSAHS患者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3, 19(2):151-152.
摘要:目的:探讨铱激光辅助喉显微手术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较传统手术方法的优越性。方法:40例会厌囊肿患者全部采用铱激光辅助的喉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行电子喉镜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38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结论:铱激光辅助喉显微手术治疗会厌囊肿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疗效可靠、痛苦小、反应轻、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会厌囊肿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3, 19(2):153-155.
摘要:目的:探讨在局麻下鼻内镜术后有与无填塞的优缺点。方法:106例Ⅰ、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后,A组(电凝止血组)52例和B组(肾上腺素棉片止血组)54例未行鼻腔填塞,对照组46例行凡士林纱条填塞。结果:不填塞组104例术后无严重出血,B组2例渗血较多,需要补充填塞,与对照组术后渗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渗血时间A组(210.12±12.45)min,B组(298.23±30.34)min,对照组(366.22±40.12)min,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A组(1.81±0.39)min,B组(1.85±0.5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76±0.41)min,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对Ⅰ、Ⅱ型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后应用电凝和肾上腺素棉片止血,可以减少鼻腔填塞造成的术后不适。
2013, 19(2):156-157.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80例(85 耳)分泌性中耳炎门诊病例在鼻内镜直视下行鼓膜穿刺抽液并注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鼻内镜下鼓膜穿刺均一次成功。治愈70耳(82.4%),好转8耳(9.4%),无效7耳(8.2%),总有效率91.8%。结论:鼻内镜下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容易,可同时行鼻腔及鼻咽部检查,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成功率高,视野清楚,操作简单,精确。鼻内镜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2013, 19(2):158-159.
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内镜引导下经鼻腔入路应用Medpor修复眶内侧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单纯性眶内侧壁骨折患者应用Medpor填充复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12眼未出现眼球内陷,无眼球运动障碍;6眼眼球内陷0.5~1.0 mm,眼球向外运动障碍;2眼眼球内陷达1.5 mm以上,有复视及眼球向外运动完全障碍。结论:鼻内镜引导下经鼻腔入路应用Medpor为修复单纯的眼眶内侧壁骨折提供了一个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2013, 19(2):160-162.
摘要:目的:研究CO2激光治疗喉癌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110例喉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采用CO2激光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9例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发音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发音功能损害例数及发音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卡氏行为状态(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O2激光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保护发音功能,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2013, 19(2):162-163.
摘要:
2013, 19(2):164-164.
摘要:
2013, 19(2):165-167.
摘要:
2013, 19(2):167-169.
摘要:
2013, 19(2):170-171.
摘要:
2013, 19(2):172-173.
摘要:
2013, 19(2):180-181.
摘要: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